
作者:三联书店 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71080212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由《韬奋画传》、在狱中写的自传性质《经历》和《患难余生记》三部分组成。1936年11月,邹韬奋先生因参与领导救国会而被捕入狱。在243天的牢狱生活中,他在坚持斗争之余,埋头著译,自传性质的《经历》便是其中成果之一。该书计61篇追述自己二十年来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断片,其中从事文化事业的经验和思想变化的历程,堪称现代爱国、民主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除各篇单独发表外,并于1937年4月由生活书店结集出版。1944年春,缠绵病榻、为病魔折磨的韬奋先生,又援笔坚持写作《患难余生记》。这既是作者回顾数次流亡的颠沛生涯的自传,也是抗议当局文化统治举措的历史文献。惜乎只写了五万多字,即因病逝而成未完成的最后遗作。《韬奋画传》收录上海韬奋纪念馆珍藏的264幅图片资料,由曹辛之先生编著并设计完成,三联书店于1982年刊印,此次纳入本集重印。
目录
韬奋画传
经历
开头的话
二十年来的经历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二 工程师的幻想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四 课外阅读
五 写作的尝试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七 英文的学习
八 修身科的试卷
九 幻想的消失
一○ 青年“老学究”
一一 踏进了约翰
一二 深挚的友谊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一四 初出茅庐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
一六 新饭碗问题
一七 编译的教训
一八 英文教员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二○ 一个基本原则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二四 现实的教训
二五 一幕悲喜剧
二六 一年的练习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二九 转变
三○ 几个原则
三一 社会的信用
三二 立场和主张
三三 深夜被捕
三四 到捕房
三五 铁格子后面
三六 高三分院
三七 再被羁押
三八 同情和厚意
三九 地方法院
四○ 押在公安局
四一 高等法院
四二 看守所
四三 临时的组织
四四 我们的“家长”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
四六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九 一个“难妹”
五○ “六个人是一个人”
五一 前途
在香港的经历
五二 波动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
五五 一个难关
五六 新闻检查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五八 种种尴尬
五九 一只大笨牛
六○ 一封诚恳慰问的信
附录
六一 我的母亲
患难余生记
第一章 流亡
第二章 离渝前的政治形势
第三章 进步文化的遭难
经历
开头的话
二十年来的经历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二 工程师的幻想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四 课外阅读
五 写作的尝试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七 英文的学习
八 修身科的试卷
九 幻想的消失
一○ 青年“老学究”
一一 踏进了约翰
一二 深挚的友谊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一四 初出茅庐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
一六 新饭碗问题
一七 编译的教训
一八 英文教员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二○ 一个基本原则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二四 现实的教训
二五 一幕悲喜剧
二六 一年的练习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二九 转变
三○ 几个原则
三一 社会的信用
三二 立场和主张
三三 深夜被捕
三四 到捕房
三五 铁格子后面
三六 高三分院
三七 再被羁押
三八 同情和厚意
三九 地方法院
四○ 押在公安局
四一 高等法院
四二 看守所
四三 临时的组织
四四 我们的“家长”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
四六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九 一个“难妹”
五○ “六个人是一个人”
五一 前途
在香港的经历
五二 波动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
五五 一个难关
五六 新闻检查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五八 种种尴尬
五九 一只大笨牛
六○ 一封诚恳慰问的信
附录
六一 我的母亲
患难余生记
第一章 流亡
第二章 离渝前的政治形势
第三章 进步文化的遭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