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耿德华 著,张泉 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22500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分崩离析是个不好的字眼,但用来描绘1937年至1945年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倒还贴切。那时,正在为自己的统一而斗争的中华民族又被战争搞碍四分五裂。但是,在整个动乱过程中,在日军占领区,包括上海和北京这两个文化中心,仍维持着一种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文化生活。
不想论述那些众所周知的、常见的、长篇研究论著中介绍过的作品和作家而是要研究鲜有论及的沦陷区文学把这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纳八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主流中去。最终目的是要将批评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上来。
这部书研究的对象是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事占领区的中国文学。它的主要任务不是要研讨文学的社会作用或者作家们在道义上所处的窘境,而是要以批评家的眼光作出评价,目的在于把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主流中去。
目录
前言
译者序
导论
第一章 文学及政治对文学的干预
文学和新秩序(1937—1941)
上海租界的抵抗文学(1937—1941)
大东亚文学(1941—1945)
结论
第二章 五四浪漫主义的没落
鲁迅风格的杂文家
苏青(冯和仪)
师陀(王长简)
李健吾
第三章 传统的复兴:现代戏剧
商业性戏剧的发展
当代现实主义的局限:于伶
古装戏剧的兴起:阿英、周贻白、顾仲彝
古装戏剧的发展:从《清宫怨》到《秋海棠》
多样性:顾仲彝、费穆、吴天(方君逸)、周贻白
第四章 传统的复兴:随笔性散文
周作人
上海散文作家
文载道和纪果庵
第五章 反浪漫主义
吴兴华
英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反浪漫主义概念
张爱玲
杨绛
钱锺书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文献目录
人名索引
作品索引
报刊索引
译后记
译者序
导论
第一章 文学及政治对文学的干预
文学和新秩序(1937—1941)
上海租界的抵抗文学(1937—1941)
大东亚文学(1941—1945)
结论
第二章 五四浪漫主义的没落
鲁迅风格的杂文家
苏青(冯和仪)
师陀(王长简)
李健吾
第三章 传统的复兴:现代戏剧
商业性戏剧的发展
当代现实主义的局限:于伶
古装戏剧的兴起:阿英、周贻白、顾仲彝
古装戏剧的发展:从《清宫怨》到《秋海棠》
多样性:顾仲彝、费穆、吴天(方君逸)、周贻白
第四章 传统的复兴:随笔性散文
周作人
上海散文作家
文载道和纪果庵
第五章 反浪漫主义
吴兴华
英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反浪漫主义概念
张爱玲
杨绛
钱锺书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文献目录
人名索引
作品索引
报刊索引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