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牟海津主编
页数:255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70111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海洋微生物的特性、类群及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的介绍, 以及海洋微生物开发利用技术、海洋微生物酶及天然产物工程、深海与极地微生物工程、海洋微生物与食品工程、地球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能源工程等应用型和工程化内容的阐述, 来介绍海洋微生物工程这一新兴领
目录
第一章 海洋微生物资源概述
第一节 海洋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海洋细菌
第三节 海洋古菌
第四节 海洋真核微生物
第五节 海洋病毒
第二章 海洋微生物研究方法与工程技术
第一节 海洋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二节 海洋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技术
第三节 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筛选技术
第四节 海洋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
第三章 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工程
第一节 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
第二节 海洋生物毒素
第三节 不饱和脂肪酸
第四节 其他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
第四章 海洋微生物酶工程
第一节 蛋白酶
第二节 脂肪酶
第三节 多糖降解酶
第四节 溶菌酶
第五节 海洋噬菌体聚糖酶
第五章 海洋微生物与生物制药工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海洋细菌与生物制药工程
第三节 海洋放线菌与生物制药工程
第四节 海洋真菌与生物制药工程
第六章 海洋微生物与食品工程
第一节 海洋食品原料中的微生物危害
第二节 传统海洋发酵食品
第三节 海洋食品原料的高值化生物转化工程技术
第四节 海洋微生物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第七章 深海与极地微生物工程
第一节 深海与极地微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机制
第二节 深海与极地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
第三节 深海与极地微生物研究与开发技术
第八章 微生物与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第一节 陆源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第二节 海水养殖水域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第三节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第四节 赤潮的发生与微生物控制
第五节 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技术
第九章 海洋微生物与地球工程
第一节 微生物在海洋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第二节 微生物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
第三节 海洋地球工程中的微生物调控技术
第十章 海洋微生物与能源工程
第一节 微生物对海洋成油成气的影响
第二节 生物柴油
第三节 燃料乙醇
第四节 其他类能源
参考文献
节选
《海洋微生物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教材》: 附着现象是海洋微生物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学特征,相当多的种类是在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表面附着生活。微生物附着时都会产生黏着性的胞外产物进行固着(settlement)。不同的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是不同的,生物被膜的形成包含复杂的理化过程和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影响细菌附着的不仅是其胞外黏多糖(多糖和糖蛋白的聚合物),细菌鞭毛的有无和数量也有直接的影响。细菌的端生鞭毛首先黏附在物体表面上,侧生鞭毛是菌体接触表面之后诱导产生的,使菌体在物体表面上牢固地附着。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包括细菌起始黏附、生物膜发展和成熟等阶段,成熟的生物被膜结构是不均匀的、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同一菌株的生物被膜细菌和游离状态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理代谢特性。在海洋环境中,所有类型的表面,如岩石、植物、动物等都可能被生物被膜侵占,进而形成多层的结构——微生物垫,有几毫米厚。微生物垫的组成受物理因素如光、温度、水分及流速的影响,也受化学因素如pH、氧化还原电位、氧分子和其他化学物质以及溶解的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细菌生物被膜本身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如宿主机体防御作用)的能力。此外,海洋细菌附着生长的特性,对于海洋生物和非生物固体表面膜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海洋物体表面污着生物的形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贻贝等半人工采苗中,附苗季节应适当提早投放采苗器,可以使采苗器上附生一层细菌和丝状藻类,给幼虫附着变态创造一个良好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