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俞国良著
页数:52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99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心理现象,梳理社会心理特点,引导社会有序发展,创新社会建设与治理的新机制,这是为社会服务的基础工程,是目前社会心理的“新常态”,是社会心理学工作者专业成长的“新路径”,也是我国社会心理学在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应持的基本立场。社会转型中社会心理学的立场,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学科视野、领域进展和问题导向研究即应用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诠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涌现出许多新兴社会阶层。如何对待我国社会转型期以金领、中小企业家为代表的新兴中产阶层,以新蓝领、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新市民化阶层,以“漂族”“蜗族”“蚁族”为代表的未充分就业阶层;如何预测这些新兴社会阶层的心理需要、心理预期和社会心态等社会心理特征,分析这些新兴社会阶层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俞国良著的这本《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学的立场》以2015年大规模的网络调查为基础,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作者简介
俞国良,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心理健康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本书特色
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心理现象,梳 理社会心理特点,引导社会有序发展,创新社会建设 与治理的新机制,这是为社会服务的基础工程,是目 前社会心理的“新常态”,是社会心理学工作者专业 成长的“新路径”,也是我国社会心理学在社会转型 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应持的基本立场。社会 转型中社会心理学的立场,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学科 视野、领域进展和问题导向研究即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进行诠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涌现出许多新兴社会 阶层。如何对待我国社会转型期以金领、中小企业家 为代表的新兴中产阶层,以新蓝领、新生代农民工为 代表的新市民化阶层,以“漂族”“蜗族”“蚁族” 为代表的未充分就业阶层;如何预测这些新兴社会阶 层的心理需要、心理预期和社会心态等社会心理特征 ,分析这些新兴社会阶层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发展 特点?俞国良最的这本《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学的立场 》以2015年大规模的网络调查为基础,对诸如此类的 问题进行了回答。
目录
引言:社会转型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绝佳的实验场地
第一章 国际视域中的中国社会心理学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枢纽学科第二节 亚洲社会心理学的突围与格局嬗变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突破口第四节 以本土化推动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国际化
第二章 中国社会心理学的融合与发展第一节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第二节 比较视野中社会心理学的特征与发展路径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验靶场”
第三章 人际知觉偏差与国民信任感危机第一节 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与理论解释第二节 人际关系障碍:基于人际知觉偏差的视角第三节 人际关系和谐:基于青少年友谊研究的新进展第四节 社会转型:国民信任感危机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第四章 社会比较研究与国民安全感缺失第一节 情绪诱发方法现状与进展第二节 刻板印象威胁和影响因素第三节 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四节 社会比较:对比效应抑或同化效应第五节 社会转型:国民安全感缺失的现状、表现与对策
第五章 自我和谐目标与国民幸福感变迁第一节 幸福感:测量、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第二节 自我和谐目标:模型、测量与影响因素第三节 社会转型:国民幸福感变迁的现状、特点与对策
第六章 权力认知与腐败现象第一节 金钱启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二节 权力认知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第三节 权力滋生腐败的社会心理学分析第四节 问责是社会心理学不可忽视的概念第五节 社会转型:反腐倡廉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
第七章 死亡心理与自杀现象第一节 死亡心理:外部防御抑或内在成长第二节 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第三节 社会转型:以北京高校为例的大学生自杀成因与对策
第八章 文化变迁与中国新兴社会阶层心理分析第一节 文化变迁研究的进展与前瞻第二节 自我抽离:一种适应性的自我反省视角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国新兴社会阶层的社会心理分析
第九章 社会时代背景与中国社会心理特征嬗变第一节 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多元文化价值对青少年榜样选择的影响第三节 老龄化社会来临对终身化老年教育的影响第四节 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心理特征的嬗变与走向
结语
附录 作者社会心理学著译一览(2000—2015年)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