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熙国
页数:227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67109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丛书: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以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新“六德”为例》对这“新六德”的基本意蕴、内涵变迁、现代价值进行了疏解、概括和阐释,对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问题作了探索和思考。
作者简介
孙熙国,1965年生,山东安丘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著有《先秦哲学的意蕴》等,主编全国高中统一使用教科书《生活与哲学》等。
目录
一、“德”的本义与演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立足又超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扬弃和超越
第一章 讲仁爱:仁爱精神
一、“仁”的词源与观念演进
二、修身成己——个体之仁
三、推己及人——类性之仁
四、推人及物——成物之仁
五、生生不息——本体之仁
六、古典仁爱精神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 重民本:民本精神
一、古代的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
二、现代的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三、分清“以人为本”问题的理论是非
第三章 守诚信:诚信精神
一、传统诚信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传统诚信精神的历史发展
三、传统诚信精神的当代意义与发展
第四章 崇正义:正义精神
一、义利之辨与正义追求
二、先秦儒家义利观
三、墨家义利观
四、道家义利观
五、法家义利观
六、董仲舒义利观
七、正统理学义利观
八、非正统派义利观
九、内圣外王弘扬模式
十、传统正义精神的现代转化
第五章 尚和合:和合精神
一、中华“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二、当今的和谐文化
三、习近平与“和天下之大道”
第六章 求大同:大同精神
一、“大同”溯源
二、《礼运》“大同”
三、汉末宋清之“大同”
四、近世“大同”
五、历代“大同”思想的价值追求
结语:天人合一
一、“天”的形成与“天下”“天命”的出现
二、礼乐制度对“天命神权”的取代与落实
三、儒道墨不同的“天人合一”思路
四、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发展
五、儒家“天人合一”的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附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时代问题的价值阐释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