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哈佛中国史-05

封面

作者:卜正民

页数:36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86645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秩序的沦陷》作者、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卜正民新作】国际知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新作;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新成果,多所世界知名高校中国史指定教材,英语世界秦汉史最必读;简洁生动,耳目一新,为大众读者阅读元明史佳选!元明史专家商传、张帆、李新峰、孙竞昊、方骏联袂推荐!
―――――――――
【全球史视野、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元明史】卜正民教授立足世界看中国,从气候与环境导致政治变迁这一全球史角度审视元明两朝帝国的兴衰,呈现出中国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他真正做到了跨学科跨领域解读元明两朝历史,涵括天文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城市史、环境史、女性史、民族史等多个学科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现了元明二朝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
【突破国内主流史学观点,将元明两朝历史紧密相连】卜正民教授极富创见,在本书中提出多个观点突破传统史学认知,具有高度的启发性——将元朝与明朝的历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政治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史相结合,将传统的历史多层次化并且立体化,将国家更看作一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政治体。
―――――――――
【耳目一新的史学佳作】新颖的视角,精致的结构,久已被忽略的生动细节,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强烈的现实关怀,堪称近年来元明史领域令人耳目一新的史学佳作!
―――――――――

【关于套书】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
《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知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三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知识、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又一套反映西方中国史研究成果和水准的多卷本中国通史。
《哈佛中国史》丛书站在风起云涌的21世纪,从全球史角度重写“世界中国史”,重新思考当下中国。丛书上自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下至20世纪初清朝终结,分为六个帝国时代——秦汉古典时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国唐朝、宋朝的社会转型、气候变迁影响下元明帝国的兴衰,以及最后的大清王朝,进而串起2000年中华文明跌宕起伏的荣辱命运。【《秩序的沦陷》作者、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卜正民新作】国际知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新作;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新成果,多所世界知名高校中国史指定教材,英语世界秦汉史最必读;简洁生动,耳目一新,为大众读者阅读元明史佳选!元明史专家商传、张帆、李新峰、孙竞昊、方骏联袂推荐!
―――――――――
【全球史视野、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元明史】卜正民教授立足世界看中国,从气候与环境导致政治变迁这一全球史角度审视元明两朝帝国的兴衰,呈现出中国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他真正做到了跨学科跨领域解读元明两朝历史,涵括天文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城市史、环境史、女性史、民族史等多个学科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现了元明二朝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
【突破国内主流史学观点,将元明两朝历史紧密相连】卜正民教授极富创见,在本书中提出多个观点突破传统史学认知,具有高度的启发性——将元朝与明朝的历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政治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史相结合,将传统的历史多层次化并且立体化,将国家更看作一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政治体。
―――――――――
【耳目一新的史学佳作】新颖的视角,精致的结构,久已被忽略的生动细节,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强烈的现实关怀,堪称近年来元明史领域令人耳目一新的史学佳作!
―――――――――

【关于套书】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
《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知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三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知识、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又一套反映西方中国史研究成果和水准的多卷本中国通史。
《哈佛中国史》丛书站在风起云涌的21世纪,从全球史角度重写“世界中国史”,重新思考当下中国。丛书上自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下至20世纪初清朝终结,分为六个帝国时代——秦汉古典时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国唐朝、宋朝的社会转型、气候变迁影响下元明帝国的兴衰,以及最后的大清王朝,进而串起2000年中华文明跌宕起伏的荣辱命运。
《哈佛中国史》丛书专为普通读者而作,语言生动活泼,文风简明精悍,结构精致合理,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是一套给大众读者的简洁、清晰、独特的新中国通史。
《哈佛中国史》丛书出版后获得很多赞誉,被称为“多卷本中国史的上佳之选”,堪称哈佛大学出版社的经典之作,已被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指定为中国史课程教材。

作者简介

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年生,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师从孔飞力教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任会长。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兼圣约翰神学院院长。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
主编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并撰写其中第5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从气候这一环境史的新视角解读元明两大帝国的兴衰,呈现出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
已翻译为中文的作品多达十几种,在海峡两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其他主要代表作品有:《秩序的沦陷》、《杀千刀》、《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国家与社会》、《维梅尔的帽子》等。其中,《纵乐的困惑》获得2000年美国“列文森中国研究著作奖”,《秩序的沦陷》获得深圳读书月2015年度“十大好书”。

译者简介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年生,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师从孔飞力教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任会长。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兼圣约翰神学院院长。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
主编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并撰写其中第5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从气候这一环境史的新视角解读元明两大帝国的兴衰,呈现出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
已翻译为中文的作品多达十几种,在海峡两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其他主要代表作品有:《秩序的沦陷》、《杀千刀》、《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国家与社会》、《维梅尔的帽子》等。其中,《纵乐的困惑》获得2000年美国“列文森中国研究著作奖”,《秩序的沦陷》获得深圳读书月2015年度“十大好书”。

译者简介
潘玮琳,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全英语硕士项目兼任讲师。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史、海外中国学。

相关资料

★我希望我们抱着生命经验之复杂的想法,而不是退回到“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它该发生”那一套统一的、早已建构出的历史叙述中。我们应该从自己所写时代的内部而非外部来呈现那些岁月,但同时,我们的写作也需要囊括该时期内中国所征服的地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从内部来观察,还要具备全局眼光,将影响该地区历史进程的非汉人形象更加具体。这套书仍保留的一个传统是按照朝代来划分中国历史。之所以这么做,部分是因为朝代变更往往意味着正式统治者的改变,由此人民的生活组织方式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因为朝代的确提供了时间定位,方便人们明白自己在历史的何处徜徉。所以,读者会在这一套书中见证朝代兴衰,但也能更多地了解某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在故事书中那样只看到皇帝和大将军们的传奇故事。
——主编卜正民,“哈佛中国史”中文版总序

★透过海外中国学家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我们不仅能看到“异域之眼”中的“中国史”,而且能看到塑造“中国史”背后的理论变化,也能看到重写“中国史”背后的世界/全球史背景。其实,当他们用流行于西方的历史观念和叙述方法来重新撰写中国史的时候,另一个“世界中的中国史”就产生了。
——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哈佛中国史”推荐序

★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成功地填补了一卷本中国史教科书和多卷本的多位作者合力撰写一卷而成的《剑桥中国史》之间的空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基于朝代、每卷由一位作者独自撰写完成的解释性历史。
——包弼德,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详尽的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一直被奉为多卷本中国史的上佳之选。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六卷本中国史以一种新鲜、紧凑、易读的方式涵盖了公元前2世纪到20世纪初期中国古代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
——独立学者查尔斯• W.海福特

★这一精彩的由知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主编的《哈佛中国史》丛书,为哈佛大学出版社带来了很高的荣誉。它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国。
    ——历史学家乔纳森·米尔斯基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卜正民教授用他新颖的视角和生动细节描写成就的一部元朝与明朝的历史。他将元朝与明朝的历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政治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史相结合,将传统的历史多层次并且立体化,将国家更看作为一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政治体,这些都是他与我们这些国内学者解读历史的不同之处。
——商传,元明史专家,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不仅有着精致的结构,而且富有故事性和启发性,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卜正民教授强调了一个时代挣扎的身影:在政治人物的风云际会、民族迁徙斗争杀戮的背后,全社会(不只是中原农业文明群体)统统屈服、受制于环境变迁,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程度的探讨与努力。它兼顾各界读者的精心布局,与一贯的高度可读性,对专业、非专业读者各有价值。
——李新峰,明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卜正民教授对中国史研究贡献良多。我对他十分景仰,他对于地理和地方史的关注,对于人们真实生活的兴趣,以及在商品流通、社会运转、司法公义上的专长,都令我受益匪浅。他还具有相当的文学天赋,擅长讲故事,通过阅读大量的明代笔记,成功地描写了诸多有关特定人物及其事件的主题。他总是很风趣,让人如沐春风。
——包弼德,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是一部叙述从秦朝建立到清朝灭亡2000多年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学丛书,自面世以来,屡获嘉评。越来越多的各地大学将该丛书或其中的单卷本指定为中国历史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如美国的华盛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罗格斯大学、夏威夷大学东西中心;加拿大的皇后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阿卡迪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荷兰的莱顿大学和香港的城市大学。丛书的四位作者,都是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最学者,各自撰有多部广受关注的断代史专著。主编兼元明史的作者卜正民教授,更是享誉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已有十多部论著被译为中文,在海峡两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这次他从环境变迁的角度探讨元明帝国的兴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新颖视角。我深信,本丛书中文版同样会受到世界各地中文读者的关注和欢迎。
——方骏,明史专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历史系教授

★这是一本广博的、写得非常好的对13世纪到17世纪的中国历史的概述。卜正民教授极富魅力与技巧地运用故事和轶事阐明了历史的趋势。对那些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和比较历史学家来说,这本书都非常实用。
——戴彼得(Peter Ditmanson),汉学家、牛津大学教授

★卜正民教授对中国所使用的生态切入点既新颖又及时:因为如今的中国也面临着广泛的由环境和自然灾害引发的困境。
——查林·哈尔伯茨马(Tjalling Halbertsma),《亚洲研究》
★这是一部少见的既能吸引学术型读者也能吸引大众读者的作品。它易读的文字和有趣的故事叙述,加上对整段历史的宏观视角,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读懂它……《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一位中国史领域的重要权威所写的杰出的对元明历史的宏观研究。——王文生,《世界历史》

本书特色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五卷。知名汉学家卜正民别出心裁,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凸显出这一时代的两大特征:蒙古征服后东亚大陆的新型政治秩序与环境变迁带来的社会生存困境,进而呈现出中国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同时,他还探讨了中国古代专制、社会复杂性和商业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新颖的视角,精致的结构,久已被忽略的生动细节,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堪称近年来元明史领域令人耳目一新的史学佳作!
――――――――――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

01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王兴亮 译
02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李磊 译 周媛

03 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张晓东 冯世明 译 方宇 校 
04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德] 迪特•库恩(Dieter Kuhn)著 李文锋 译 邵君安 校
05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 潘玮琳 译
06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著 李仁渊 张远 译

目录

推荐序/葛兆光
中文版总序/卜正民

导言
第1章
龙见


明代的龙
全球的龙


以龙为史
第2章
幅员














第3章
元明“九渊”




















第4章
可汗与皇帝
元代国家
明代独裁
胡惟庸案
靖难之役
土木之变
大礼议
争国本
孤忠怨抑
第5章
经济与生态
农耕帝国的混合经济




商业税收
商品经济下的食物供给
财富的困惑
树与虎
第6章
家族
亲族网络
女性的生活
男性的生活
诸色户计
士绅阶层
家庭、家礼、家产
第7章
信仰










第8章
物华











市场与品位
第9章
南海


朝贡与贸易
海防线
南海世界经济体


欧洲人在中国
逃亡者归来
第10章
崩溃


万历之渊
北方边境
崇祯之渊


渡尽劫波
结语
致谢

极端气温和降雨量的时期(1260—1644年)
元明“九渊”
元明帝王世系年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哈佛中国史-05》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2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