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祥瑞,俞卫锋,杭燕南主编
页数:288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92221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20章,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吸入麻醉药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影响以及新型麻醉药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
作者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学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外科ICU主任,仁济医院党委委员,交大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交大医学院教学改革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重危病专家委员会全国常委,华东区重危病专家委员会常委 ,上海医学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 、危重病医学学会委员,中华针灸学会针刺麻醉理事会秘书长,上海针灸学会针刺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系统高评委委员,为“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委基金及中华医学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中华麻醉学杂志》通信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麻醉与镇痛中文版》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国临床康复》、《国际麻醉与复苏学杂志》、《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本书特色
王祥瑞、俞卫锋主编的《吸入麻醉药(精)》共分为20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吸人麻醉药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影响以及新型麻醉药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
目录
第1章 吸入麻醉药的历史第一节 吸入麻醉的初级阶段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的发展第三节 吸入麻醉实施方法的发展过程第四节 我国吸入麻醉的发展过程
第2章 吸入麻醉药的理化特性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分类第二节 理想的吸入麻醉药标准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第四节 常用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
第3章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第一节 MAC的测定方法第二节 MAC的临床意义第三节 影响MAC的因素
第4章 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作用部位的理化特性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与作用部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研究第三节 全身麻醉机制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第5章 吸入麻醉药的药物动力学第一节 决定吸入麻醉药吸收的4个因素第二节 组织内吸入麻醉药分压的变化第三节 维持肺泡麻醉药物浓度相对平稳第四节 影响吸入麻醉药摄取和排出的因素第五节 麻醉机呼吸回路对麻醉药分布的影响第六节 需要考虑的其他问题
第6章 吸入麻醉药的汽化和运输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汽化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的运输
第7章 吸入麻醉药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第一节 卤类吸入麻醉药代谢酶P45O第二节 氟烷的代谢第三节 其他卤类吸人麻醉药的代谢第四节 其他吸入麻醉药的代谢第五节 吸入麻醉药在动物体内的生物转化第六节 吸入麻醉药与其他药物生物转化的相互影响第七节 吸入麻醉药体内生物转化与氟烷性肝炎
第8章 吸入麻醉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致畸作用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的致畸作用
第9章 吸入麻醉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对通气的影响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支气管的影响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气管刺激性第四节 吸入麻醉药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第五节 吸入麻醉药的肺损伤第六节 吸入麻醉与喉罩的使用
第10章 吸入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一节 亚麻醉浓度的吸人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二节 超过1MAC浓度的吸人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第四节 吸入麻醉药对脏器灌流量的影响第五节 吸入麻醉药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11章 吸入麻醉药对神经肌肉的影响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肌松及增强肌松效应的机制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肌松作用的临床效应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临床应用
第12章 吸入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第一节 脑电生理第二节 EEG变化与麻醉深度监测第三节 脑血管自动调节 功能与脑代谢第四节 颅内压与脑保护第五节 神经元及其传导功能第六节 N2O麻醉与脑血管功能
第13章 吸入麻醉药对肝脏的影响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在肝内的代谢特点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氧供、氧耗平衡的影响第四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功能的影响第五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第六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第14章 吸入麻醉药对肾脏的影响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第15章 吸入麻醉药的脏器保护作用第一节 心脏保护作用第二节 脑保护作用第三节 肝脏保护作用第四节 肾脏保护作用
第16章 吸入麻醉的实施方法和临床应用第一节 吸入麻醉的分类和药物选择第二节 吸入麻醉的实施第三节 低流量麻醉和紧闭麻醉第四节 吸人麻醉的临床应用第五节 其他特殊考虑
第17章 小儿吸入麻醉第一节 小儿吸人麻醉的特点第二节 吸入麻醉对小儿的影响第三节 小儿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第四节 小儿吸人麻醉的临床应用
第18章 动物实验中吸入麻醉的实施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第二节 常用吸入麻醉药第三节 吸入麻醉的实施第四节 麻醉苏醒期处理
第19章 氙气吸入麻醉第一节 氙气的理化性质第二节 氙气麻醉的作用机制第三节 氙气的药理作用第四节 氙气麻醉的临床应用第五节 氙气麻醉的应用前景
第20章 吸入麻醉药的研究进展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缺氧组织细胞的调节 作用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制动效应第四节 全身麻醉药对血管张力细胞的调节 机制
附录 中英文对照
第2章 吸入麻醉药的理化特性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分类第二节 理想的吸入麻醉药标准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第四节 常用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
第3章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第一节 MAC的测定方法第二节 MAC的临床意义第三节 影响MAC的因素
第4章 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作用部位的理化特性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与作用部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研究第三节 全身麻醉机制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第5章 吸入麻醉药的药物动力学第一节 决定吸入麻醉药吸收的4个因素第二节 组织内吸入麻醉药分压的变化第三节 维持肺泡麻醉药物浓度相对平稳第四节 影响吸入麻醉药摄取和排出的因素第五节 麻醉机呼吸回路对麻醉药分布的影响第六节 需要考虑的其他问题
第6章 吸入麻醉药的汽化和运输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汽化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的运输
第7章 吸入麻醉药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第一节 卤类吸入麻醉药代谢酶P45O第二节 氟烷的代谢第三节 其他卤类吸人麻醉药的代谢第四节 其他吸入麻醉药的代谢第五节 吸入麻醉药在动物体内的生物转化第六节 吸入麻醉药与其他药物生物转化的相互影响第七节 吸入麻醉药体内生物转化与氟烷性肝炎
第8章 吸入麻醉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致畸作用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的致畸作用
第9章 吸入麻醉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对通气的影响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支气管的影响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气管刺激性第四节 吸入麻醉药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第五节 吸入麻醉药的肺损伤第六节 吸入麻醉与喉罩的使用
第10章 吸入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一节 亚麻醉浓度的吸人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二节 超过1MAC浓度的吸人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第四节 吸入麻醉药对脏器灌流量的影响第五节 吸入麻醉药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11章 吸入麻醉药对神经肌肉的影响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肌松及增强肌松效应的机制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肌松作用的临床效应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临床应用
第12章 吸入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第一节 脑电生理第二节 EEG变化与麻醉深度监测第三节 脑血管自动调节 功能与脑代谢第四节 颅内压与脑保护第五节 神经元及其传导功能第六节 N2O麻醉与脑血管功能
第13章 吸入麻醉药对肝脏的影响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在肝内的代谢特点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氧供、氧耗平衡的影响第四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功能的影响第五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第六节 吸入麻醉药对肝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第14章 吸入麻醉药对肾脏的影响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第15章 吸入麻醉药的脏器保护作用第一节 心脏保护作用第二节 脑保护作用第三节 肝脏保护作用第四节 肾脏保护作用
第16章 吸入麻醉的实施方法和临床应用第一节 吸入麻醉的分类和药物选择第二节 吸入麻醉的实施第三节 低流量麻醉和紧闭麻醉第四节 吸人麻醉的临床应用第五节 其他特殊考虑
第17章 小儿吸入麻醉第一节 小儿吸人麻醉的特点第二节 吸入麻醉对小儿的影响第三节 小儿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第四节 小儿吸人麻醉的临床应用
第18章 动物实验中吸入麻醉的实施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第二节 常用吸入麻醉药第三节 吸入麻醉的实施第四节 麻醉苏醒期处理
第19章 氙气吸入麻醉第一节 氙气的理化性质第二节 氙气麻醉的作用机制第三节 氙气的药理作用第四节 氙气麻醉的临床应用第五节 氙气麻醉的应用前景
第20章 吸入麻醉药的研究进展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缺氧组织细胞的调节 作用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制动效应第四节 全身麻醉药对血管张力细胞的调节 机制
附录 中英文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