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标准人物

封面

作者:马林聪[等]主编

页数:295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66853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百年的发展中,中国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标准化工作者与难以记录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的标准化成就是无数无名英雄以血泪甚至生命的付出换来的,而我们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无法完全记录。编辑出版《标准人物》,就是要树风向标,弘扬奉献精神,鼓励这些平凡的人们用“工匠”精神让标准化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录

为标准化事业奋斗终身
一个有质量的标准人
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领路人
为祖国健康工作60年
追求标准本源的“标准人”
以国际标准化为平台做中国的营销
坚持不懈追求梦想
缘定标准毕生之业
第一个敲开眼镜行业大门的人
笑傲雷神
在路上
破茧化蝶,中国鞋业标准化需厚积薄发
为土的事业做出洋的境界
每项标准都是一个新的作品
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的践行者
一个人的“合格评定”史
科技兴检标准先行
与标准同行30年
标准就是规矩和杆秤
标准是从成果中“长出来”的
一次选择毕生追求
不断在国际标准化舞台奏响中国之声
标准是我唯一的职业
在创新中“超越”
推倒“一堵墙”打开“一扇门”
30载风雨磨砺出的标准化新兵
企业打天下离不开标准化
永争上游追求卓越
用标准构筑东盟与中国的友谊之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休闲好玩,但玩好不容易
授人以“渔”
标准是规范企业和市场的尺码
“冲在一线的人”
为了家电标准“走上去”和“走出去”
标准是创新的最高表现形式
基层企业标准化工作路在何方
与标准同乐
九阳的标准化之道
标准是企业技术创新和不断发展的基石与翅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个科研人的标准践行与探索
与标准化相伴的十年
为标准化做贡献无怨无悔
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
……

节选

  《标准人物》:  说起来1961年出生、本身学大地测量出身的宋明顺,毕业后经历过部队的锤炼,奔赴过越南老山前线的防御战,之后又埋头于管理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习,可能正是这样以计量意识为根基,以规范化、纪律化的“戎马生涯”作熏陶,加之对管理工程学知识的系统吸收,使其在随后的教学生涯及项目实践应用中,开辟了丰富、切实的对标准化知识体系、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管理学及公众质量意识提升等方面的独特视角和深厚情怀,并将之在一次次“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上,撒播到每一个对生活和事业追求完美和进步的心灵上。正向他自己说的:永无止境地追求质量,是一种精神,而面对着质量的核心,标准和计量则是其基础。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通常口称的标准学科,在院校里面其实是作为一种“专业目录”而设置。这里就要区分一个概念,真正规范化的学科,需要有相应的学科体系来支撑,会有基础理论、学科架构,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尤其是不能跟其他学科过于交叉,可用于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专业目录,则重点在于培养出专业领域内需要的特定人才,虽然是以学科为构架,但更侧重的是课程,只是设置相对独立的一些核心课程,不成一定的学科体系。广而用之的标准化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质,因而其主要在于培养出相关领域内所需要的人才,“所以标准化实际上适宜用专业方式来培养人才,而且只是作为一种方法去实施和应用,并没有相对独立的研究,这个是和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比较相符合的一种对标准化知识和人才进行构建与培养的恰当模式”。  宋明顺所构建的标准化知识体系是包括标准化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三大方面。而所有的标准都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就是要尽可能科学地把标准的参数设计出来,尤其是技术标准,因为技术标准占全世界标准的95%以上萁他才是管理标准等等。宋明顺谈到,通俗一点来讲,标准是科学的产物,但标准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其引领作用也是有限度的,“虽然我们现在都在标榜‘一流企业卖标准’,但标准在对各行各业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是没有办法回避其本身固有的特质的。比如我们的信息产业看似是标准在引领产业发展,但剥开其外壳会发现,单纯标准本身是不可能引领创新的,所有的标准都是在创新意识之后,即便在技术研发还不大成熟的情况下,先制定出标准,然后朝既定目标努力,但如果最终研发不出来,还是没有用的,所以标准本身固有的特质我们应充分了解”。  目前、中国的一些高科技技术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其很多创新是没有产业化的,相比国际而言,“目前世界上创新性、成产业化的产品,百分之七八十来自美国,另有百分之十几来自欧洲和日本,尤其日本是跟进之国,二次创新能力很强。对比之下,中国的创新性产业化产品很少”,宋明顺颇有感触地说。当然,标准本身作为创新和产业化之间的桥梁,其支撑和推广效应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效应通俗一点讲就是大家通常所见的比如来自机械行业的批量生产,比如最经典的福特汽车的流水线生产管理模式,这就是标准最大的功能。  “刚才我说到标准化的知识体系构架,其实除了工程技术、管理标准等方面,标准化知识才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主要由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以及质量等五个模块组成。而且标准是前提,计量是手段,质量是目的,他们是相互交叉的一种逻辑关系。”当然面对普通消费者、技术和管理人员、标准制定机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高校、科研机构等不同类型的对标准化知识、对质量水平提高有所需求的群体,“如何将相关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输送到各条战线上,这则需要多样化的传授路径和培养模式”。  他提到,针对于在院校进行的标准化教育工作,从合理的角度来说,可在大学的理工类或经管类专业开设一些精要、核心的相关标准化基础的选修课,或在小部分工科高校设置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以及在工业工程专业设置标准化方向用以培养标准化工程人才。“这样就足够了,并没必要在所有院校都开设标准化课程之类,根据我们当前对标准化人才的需求程度符合需要即可,人才过剩只会造成各种资源浪费,我们最关键的是在于把大家的标准化意识提升起来。”  比如对普通公众质量标准意识和知识渗透的角度来说,可采用不拘一格的、活泼的平常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最基本的相关标识、质量品质构成元素等;尤其是针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阶段的孩子,这是从未来着眼的一种意识渗透和培养,意义重大。“但这个要讲究方法策略,切忌流于形式的一些虚头巴脑的走过场化的东西,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带来各种浪费。”比如可将教学的空间从课堂转至课外,参观一些实体机构、科学博物馆或参加标准兴趣实践等等。而这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对这些场地或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开辟和设计,要用心、切实。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标准人物》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1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