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毛晓沪著
页数:21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101654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版本的《中国陶瓷史》,分别对中国陶器、瓷器的区别和发展史进行了不同的论述。本书作者集近50年古陶瓷研究之成果,另辟蹊径,追本探源,以胎和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进行研究,指出高温釉才是瓷器与陶器最根本的区别,并首次提出中国瓷器的五个发展阶段,即胎釉同源的灰釉阶段、胎釉同源的自然釉阶段、胎釉分制的自然釉阶段、胎釉分制的化学釉阶段、胎釉分制的长石釉阶段。这五个发展阶段孕育了两次大的制瓷技术革命,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从胎釉同源转向胎釉分制,它为白瓷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第二次是17世纪制坯工艺、制釉工艺、彩绘工艺、装饰技法的全面革新,从而将中国的制瓷技术推向顶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观点新颖,论理深入,证据充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对许多传统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挑战,阐明新的观点和理论,揭开了研究古陶瓷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毛晓沪 (1951-),男,生于中国上海。当代中国古陶瓷界著名实战派鉴定家。中央电视台《鉴宝》《寻宝》《艺术品投资》及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等栏目的特约专家;《人民日报》《人民网》特约专家顾问团成员;《失落的宝藏》《陶瓷造假大揭秘》等多集电视节目的主创人。现任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技术研究所所长,香港(中国)古陶瓷鉴定中心首席鉴定师,中日陶瓷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本书特色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版本的《中国陶瓷史》,分别对中国陶器、瓷器的区别和发展史进行了不同的论述。本书作者集近50年古陶瓷研究之成果,另辟蹊径,追本探源,以胎和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进行研究,指出高温釉才是瓷器与陶器最根本的区别,并首次提出中国瓷器的五个发展阶段,即胎釉同源的灰釉阶段、胎釉同源的自然釉阶段、胎釉分制的自然釉阶段、胎釉分制的化学釉阶段、胎釉分制的长石釉阶段。这五个发展阶段孕育了两次大的制瓷技术革命,最次是南北朝时期从胎釉同源转向胎釉分制,它为白瓷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第二次是17世纪制坯工艺、制釉工艺、彩绘工艺、装饰技法的全面革新,从而将中国的制瓷技术推向最。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观点新颖,论理深入,证据充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对许多传统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挑战,阐明新的观点和理论,揭开了研究古陶瓷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