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爱琼著
页数:28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101631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因共同的历史环境,相同的社会关怀,而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重视生命,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人之生死也有难以掌控之处——“命”。但因对“道”、“德”之截然不同的规定,导致二者之差异非常明显:就修身、养心而言,儒家强调心对身的包容和统摄;道家则以身为本,注重心对身的维护和让步;从理想人格之于生死超越来看:超越路径不同,儒家要求学“仁”,道家则主张体“道”;价值指向不同,儒家寄意于“乐”,道家钟情于“真”。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共同构成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品质:先秦儒家之生死哲学,能激励知识分子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积极入世,创造美好人生;先秦道家之生死哲学,则为知识分子之精神和心灵,提供一方自由的净土,以安放疲于世事的灵魂。 世易时移,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中,固然存在着不合时宜的成分,但是,先秦儒家之以“心”为本的重生以及以“生”观“死”的对待死亡的态度;先秦道家之以“身”为本的重生以及以“道”观生死的视域,无一不启迪着现代人如何正确看待生死,如何正确面对人生。
本书特色
杨爱琼最的《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主要探讨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展示了儒、道生死哲学的不同面貌和特征,揭示出二者之间存在的相通之处和差异的一面,并有所侧重地阐述了此两种生死哲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儒家和道家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以生命存在为其学说的主旨,以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为其思想的旨归,展开对生命本质、生死的价值取向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先秦儒家以“仁”为核心,以
“礼”统摄生死。先秦道家则通过“道”来反思生死。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共同构成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品质。
先秦儒家之以“心”为本的重生以及以“生”观
“死”的对待死亡的态度;先秦道家之以“身”为本的重生以及以“道”观生死的视域,无一不启迪着现代人如何正确看待生死,如何正确面对人生。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先秦生死观概述第一节 殷周时期人们对生死的一般认识第二节 春秋时期人们对生死的思考
第二章 先秦儒家对“生”的反思第一节 重身第二节 修身
第三章 先秦儒家对“死”的反思第一节 鬼神观——百众以畏,万民以服第二节 丧礼——慎终第三节 祭祖——追远第四节 超越生死永恒不朽
第四章 先秦道家对“生”的反思第一节 生之本然第二节 生之应然第三节 生之必然
第五章 先秦道家对“死”的反思第一节 生命之本质第二节 死亡之层级
第六章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比论第一节 相通与相异第二节 差异之原因
第七章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之影响第一节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之于道教第二节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共同构成“士”之精神品质第三节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之现代价值第四节 对先秦儒道生死哲学的质疑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