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沉积岩岩石学

封面

作者:于炳松

页数:493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160999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沉积岩岩石学》教材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沉积岩岩石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沉积岩鉴定与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了近年来沉积岩岩石学和沉积学的新进展。  《沉积岩岩石学》可作为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石油工程和地球化学等专业的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广大教学和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篇 沉积岩的形成与特征
第一章 绪论
一、沉积岩、沉积岩岩石学和沉积学的概念
二、沉积岩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方法
三、沉积岩岩石学发展简史与最新研究进展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作用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作用
一、物源区的形成
二、风化作用
三、主要造岩矿物和岩石在风化过程中的稳定性
四、剥蚀作用与地貌演化
五、大地构造与剥蚀作用
六、剥蚀作用速率
七、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及其对沉积物的供给
八、沉积物的其他来源
第二节 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搬运介质
二、流体行为及其对颗粒的作用
三、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基本特征
四、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五、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
六、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
七、沉积分异作用
第三节 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一、沉积后作用阶段划分及特点
二、沉积期后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沉积后阶段的主要作用
四、碎屑岩的成岩作用
五、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六、蒸发岩的沉积后变化
七、火山碎屑岩的成岩作用
八、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第三章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沉积岩的成分特征
一、沉积岩的化学成分
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第二节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
一、结构组分的概念
二、颗粒的结构
三、胶结物的结构
四、胶结类型
第三节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第四节 沉积岩的颜色及其成因意义
第五节 沉积岩的成因类型
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一):砂岩、砾岩和角砾岩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陆源碎屑岩的沉积结构
一、粒径和粒径参数
二、颗粒形态
三、颗粒的表面结构
四、颗粒组构
五、结构成熟度
第三节 陆源碎屑岩的沉积构造
一、侵蚀作用构造
二、沉积作用构造
三、沉积作用之后形成(成岩)的沉积构造
四、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
五、一种特别的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MISS构造
第四节 陆源碎屑岩的碎屑组分
一、岩屑
二、石英
三、长石
四、云母和黏土矿物
五、重矿物
六、其他类型的碎屑组分
七、成分成熟度
第五节 陆源碎屑沉积岩的分类体系
一、砂岩的分类
二、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第六节 主要砂岩类型的岩石学特征与成因
……

第二篇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
第三篇 沉积岩研究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沉积岩岩石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系列教材》:  (四)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碎屑物质在长距离搬运过程中,由于颗粒间的碰撞和摩擦,流体对颗粒的分选作用,以及持续进行的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它们在矿物成分、粒度、分选性和外形上都要发生变化。  1.矿物成分的变化  由于搬运过程中的化学分解、破碎和磨蚀作用,随着搬运距离增长,不稳定组分如长石类矿物、铁镁矿物等就会逐渐减少,而稳定组分如石英、燧石等含量就会相对增加。  搬运过程中的破碎和磨蚀作用对矿物成分的影响,许多学者做了研究。一般来说,软的耐磨性低的和易劈开破碎的矿物易于磨损甚至消失,反之就易于保存而含量增高。  许多学者对矿物的耐磨程度做了试验,得到了抗磨度序列(表2—2),尽管所得序列简繁不一,但其基本顺序大体是相同的。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沉积岩岩石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1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