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15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971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地方国家政权的基础,做好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山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是我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中山市人大的工作和建设在我国地方人大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研究我国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的一个很好的样本。本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山市在人大制度建设、地方立法工作、权力监督工作、代表工作、常委会自身建设和乡镇人大工作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成就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完善我国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进行了展望,做出了建议。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主要负责人田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法治蓝皮书》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实证法学、刑事法治。吕艳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副主任,《法治蓝皮书》副主编、工作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实证法学、政府法治、信息法。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长期关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法治政府、司法制度运行与司法改革,先后推出了《中国立法报告》《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中国检务透明度指数报告》《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报告》《北京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报告》《中国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数报告》等系列评估报告,以及《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2015)》《中国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基本解决执行难评估报告——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为样本》《司法透明国际比较》等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所最的《地方人大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探索成效与展望–以中山市人大为样本》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的法治国情调研成果。报告站在全国视角,以中山市人大为样本,从制度建设、地方立法、权力监督、代表工作、人大自身建设和指导基层人大工作等方面,对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地方人大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探索、成效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做出了展望。报告认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理论和制度,改进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最关键的是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法治的框架内不断推进创新,在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理论和制度,解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目录
一 制度建设引领发展(一)以制度规范自身建设(二)以制度推动地方立法(三)以制度强化人大监督(四)以制度保障代表履职(五)以制度指导镇级人大
二 地方立法开局平稳(一)立法开局探索(二)立法开局实践(三)立法开局反思
三 人大监督走向深入(一)走向规范化的人大监督:良好机制为支撑(二)走向体系化的人大监督:人大监督“全域化”(三)走向精细化的人大监督:监督要素平衡化
四 代表保障切实加强(一)建立高素质代表队伍(二)拓宽代表履职渠道(三)强化议案建议办理
五 自身建设持续改进(一)持续推进思想作风建设(二)不断加强组织能力建设(三)深入开展履职规范建设
六 镇级人大工作取得实效(一)乡镇人大的现实图景:角色与功能之间的鸿沟(二)镇级人大工作的创新:法律框架内的突破(三)镇级人大工作的经验:直面现实的“折衷”
七 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展望(一)坚持党的领导(二)推进地方立法(三)强化监督实效(四)完善代表工作(五)加强自身建设
附件一 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法治部分)
附件二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
附件三 中山市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法规、规范性文件目录
附件四 中山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16年规范性文件报备审查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