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长春著
页数:222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34854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李长春曾发表过不少诗。一般来说,诗人的散文大多都未蜕尽“诗”的形态和因素,比如重形象、重意境、重抒情、重华彩等等。李长春的散文却不是这样。平实、朴实。甚至到了老实的程度;自然、浑然,甚至到了天然的地步。这些,形成了他的散文的基本风貌。李长春散文的题材,完全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捕捉到和开掘出的。如果把这些片段的章节连缀起来,无疑能组合成他的一幅人生图画。而这幅图画又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时代的缩影。这或许就是他的散文能赢得众多读者青睐的原因。《陪考/中国专业作家散文典藏文库》是该散文作品之一。
本书特色
李长春是一个罕见低调的人。这种品质配上他的作家身份。就变成了写作者的完美可能。他会把一生的感悟和体验化作文字。去亲近所有走进他书中的读者。
呈现在李长春散文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亲情、友情、爱情的点点滴滴。但正是这些小人物的真实和质朴点燃了读者的兴趣一生动而富于感情。在作家内心里最真实的东西。对于读者也是最真实的。几十年来。李长春从没偏离这一条创作道路。《陪考》是该散文作品之一。
目录
年夜饭
元宵节
租房
送饭
骗子敲门
移民
动员会
参考书
分班
题海战术
神仙一族
免费大餐
特长生
自主招生
加试
高考综合征
高三恋
加分
无言的日子
模拟考试
“2B”的烦恼
橡皮的第二功能
体检
神奇的兴奋剂
减压期
熟悉考场
不容忽视的小事
第二辑 考中
定心丸
锻炼胆量
押题
心系考场
考场外的祷告
作文
偏科
阅读题
遭遇尴尬
生理周期
察颜观色
卖考题
朋友的契约
老考生小考生
第三辑 考后
估分
预测分数段
填志愿
第二志愿
零点查分
考分质疑
地理位置
专科
专业
录取
考得越臭越吃香
状元炒作
金榜
小留学生
出售笔记本
烧书
重读
谢师宴
太空期
节选
《陪考/中国专业作家散文典藏文库》: 年夜饭 几年前,有位老同事的儿子参加高考。事后,他身心俱疲一脸无奈地总结道:“什么叫作高考?高考就是把人推进高温炉里烘烤,家长和考生受的是同样的煎熬。” 我最初体验到老同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2004年春节的时候。 距离春节尚有半个多月,一位小学时代的老同学就从几百公里之外给我打来了个电话。这位老同学的公子,正在北京某名牌大学读一年级。变一个角度也就是说,他是个刚刚从高考的高温炉里挣扎出来的人。因为他知道我女儿今年也高考,就以一副“过来人”的老道口气,A、B、C、D,甲、乙、丙、丁地嘱咐我一番,如何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继而,话锋一转,突然询问起我年夜饭都给孩子准备了些什么。 我说,如今这日子天天都像过年,吃得小皇帝、小公主们大多数都营养过剩了,还用像咱们小时侯那样,当爹当妈的大老早地就为他们张罗吗? 老同学说,我知道鱼啦、肉啦,甚至山珍海味什么的,如今一般的家庭也都不缺了。可我说一样东西你就不一定能准备,新鲜的鸡手你家罩右吗? 我忍不住笑了,不就是鸡爪子吗?我家这位小公主对餐桌上所有的脑袋类、爪子类都不感兴趣,尤其对鸡爪子更是深恶痛绝,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弄得我们家都和鸡爪子彻底断绝关系十几年了。 老同学说,不管她过去怎样,今年年夜这顿饭你无论如何也要让她吃,而且必须吃四只以上,冷冻的不算还要现杀的。 我见他说得十分认真,也不得不认真起来。就很神秘地问他,难道这里面有什么说道不成? 老同学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某地有个高考生,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就是屡试屡败,连续六年名落孙山。六年呀,多么漫长的时光,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六年呢?即便是抗日战争,都快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了。眼瞅着和他一起出生、一起入学的孩子,出国深造的出国深造,成家立业的成家立业,而他仍“高八”“高九”一如既往不厌其烦地重读着,他父母那个急呀!不说整天像热锅上的蚂蚁吧,也终日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就在第七个年头的春节前夕,一个道士模样的长者不期而至,如此这般地跟他们交代一番就扬长而去了。他父母正一筹莫展呢,反正死马当活马治呗,便半信半疑地照着道士的话做了。嘿,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那一年,这个孩子不仅金榜上题了名,还弄了个县里的头名状元。 很快,这件事就不胫而走了。原来那道士就是让这个孩子在年夜饭的时候,吃四只新屠杀的鸡爪子。鸡爪子历来就有“向上攀登、步步高升”的寓意。何况是屠宰不久精气尚存又吃在年夜,不是吉利上面又加吉利吗?所以,此事也就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很多考生的家长都纷纷效仿了。 我忍不住又笑了,你家贵公子进了“名牌”,一定也是吃了鸡爪子的缘故吧? 他说,是不是吃了鸡爪子的缘故我不敢肯定。不过,去年年夜饭他确实是吃了,而且在我的一再鼓励下一鼓作气吃了八只。世界上有些事不可强信也不可不信,尤其是年三十这天晚上,吃什么做什么绝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咱们都是在一个环境、一个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人,这一点你不会不清楚吧? 我当然清楚。国人,特别是我们家乡那一带的人,自古就把年三十晚上看得非常神圣。这天,天还没彻底黑透,就人人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起来。不仅言谈举止要循规蹈矩,不能越雷池半步,在饮食方面也有颇多的讲究。譬如:吃红烧鱼,就象征着日子要红红火火、富富有余;吃生菜蘸酱,就意味当官的要飞黄腾达、直步青云;吃了包进饺子里的硬币,就暗示着该人要时来运转、财源滚滚……。不管别人是怎样想的,我对这一套却丝毫不相信。我这样说,绝非标榜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而是亲眼目睹过它的不灵验性。我有个姐夫,自幼娇生惯养,懒惰成性。身为体力劳动者,却舍不得花一分力气,把汗珠子看得比金豆子还贵重。在靠“工分”养家糊口的时代,人家一天挣10个,他有时连5个都挣不上,生活之艰难不言而喻,害得我姐姐常常以泪洗面。这时,便有人给我姐姐出了个主意,让年三十晚上给他包芹菜馅饺子吃。言之吃了芹菜馅的饺子,以后就是让他再懒惰下去都不容易。从此,我姐姐和我外甥媳妇年复一年、前赴后继一连包了近半个世纪,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都没间断过,可直到临终那天也没见他勤劳起来…… 几十年的芹菜馅饺子都没能改变一个人的惰性,一顿鸡爪子又怎能让人顺利渡过高考关呢?然而,我又不好意思拂了老同学的一片好心,就哼哈答应着敷衍几句把电话撂了。 满以为这件事会和电话一起挂断,没曾想不久又随着日历重新翻了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