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学军
页数:135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49261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馒头话题》中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馒头幻化成为一个谦逊的巨人,它的出身是那么奇妙,它的经历是那么漫长,它的地位是那么高贵,它的作用是那么重要,但是它的为人却是那么低调随和,它的作风又是那么朴实可亲,让我们的感激和敬意油然而生。同时,对于馒头这个伴随我们一生、一日三餐相见的老朋友,有了“原来如此”的新认识,也对它身上积淀的厚重的文化元素产生了新的思考。
作者简介
于学军,河南省西平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5年7月毕业于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油脂工程系,工学学士。现就职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粮油食品工程、中国主食文化。
本书特色
《馒头话题》中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馒头幻化成为一个谦逊的巨人,它的出身是那么奇妙,它的经历是那么漫长,它的地位是那么高贵,它的作用是那么重要,但是它的为人却是那么低调随和,它的作风又是那么朴实可亲,让我们的感激和敬意油然而生。同时,对于馒头这个伴随我们一生、一日三餐相见的老朋友,有了“原来如此”的新认识,也对它身上积淀的厚重的文化元素产生了新的思考。
目录
馒头话题
谈食品蒸制技术的先进性及历史地位和蒸制面类
主食品的优越性及现实定位
从主食与文明的关系谈馒头文化的自信
试谈馒头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建立馒头博物馆的构想
谈主食自信的内涵与意义
谈“馒头制作技艺及饮食习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略说河南省特色馒头
附录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
粮油深加工的指导意见
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118—2007
后记
节选
《馒头话题》: 枣馍除了作为年饭吃,还是重要的祭祖供品和走亲访友的礼品。除夕夜,人们会请出神像和祖宗牌位,把枣馍恭恭敬敬奉上,祈求神灵和先祖保佑家族平安、子孙发达、生活美满。 枣馍还是外祖母给外孙们准备的特殊礼物。农历正月初二,是传统的拜节,凡出嫁的闺女都要带上儿女回娘家探望老人。返回的时候,外祖母要送给外孙子一个枣山馍,送给外孙女一个枣花馍,这叫“抱枣山”或“抱枣花”。一是外祖母希望外孙家快快富裕起来,二是孩子母亲希望孩子抱了娘家的枣馍后,会像枣山、枣花一样健壮、美丽。所以民间有俗语说:“外孙要想暄,姥家去搬山。” 传说,袁世凯当上内阁总理大臣后,网罗项城老乡培植弟子兵。当时,社会上流传有“学会项城话,就把洋刀挎”的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