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刘兴远临床经验辑选

封面

作者:田建军等主编

页数:311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89209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刘兴远临床经验辑选》内容包括医林领悟、临证医案和医理探寻3个部分医林领悟部分介绍了刘兴远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总结了他对于浩若沧海的中医学的学习与继承的经验,其向当代医学大家学习的体会。临证医案部分系刘兴远老中医临证近60年部分临床经验的汇集,包含了140多个病案的总结。医理探寻部分则介绍了刘兴远老中医部分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本书特色

田建军、杨世锋、葛俊领、刘亚转、张赏编著的《刘兴远临床经验辑选》内容包括医林领悟、临证医案和医理探寻3个部分医林领悟部分介绍了刘兴远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总结了他对于浩若沧海的中医学的学习与继承的经验,其向当代医学大家学习的体会。临证医案部分系刘兴远老中医临证近60年部分临床经验的汇集,包含了140多个病案的总结。医理探寻部分则介绍了刘兴远老中医部分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目录

第一篇 医林领悟
医道精微,学无止境
中西合参,辨证论治
临证重肾,阴平阳秘
呵护脾胃,至关重要
病证结合,活血化瘀
圆机活法,谨慎用药

第二篇 临证医案
咳嗽病
自拟“慢阻肺饮”治疗慢阻肺病案
慢性哮喘型支气管炎病案
慢性气管炎之急性发作病案
支气管扩张病案
肺气肿病案
肺间质纤维化病案
膀胱咳病案
肝咳病案
胆咳病案
胃咳病案
肾咳病案
大肠咳病案
急性咽喉炎病案
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治肺炎病案
肺心病并肺部感染病案
慢性气管炎并肺心病病案
咳喘证的经方运用体会
胃脘痛病
急性胃炎病案
慢性胃炎病案
自拟“健脾益胃饮”治疗慢性胃炎病案
慢性胃炎病案(呕吐)
十二指肠溃疡病案
胃黏膜脱垂病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案
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病案
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病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并眩晕病案
慢性肥厚性胃炎并顽固呃逆病案
慢性糜烂性胃炎并偏头痛病案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案
泄泻病
慢性结肠炎病案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病案
溃疡性结肠炎病案
火泻病案
滑泻病案
小儿泄泻病案
慢性痢疾病案
便秘病案
急性胆囊炎病案
胆囊炎并胆石症病案
胆囊炎胆石症并胆绞痛病案
急性黄疸型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案
肝硬化病案
救治急性肝昏迷病案
脂肪肝病案
清胰汤治疗慢性胰腺炎病案
汗证病案
颈椎病病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案
膝骨关节炎病案
风湿性关节炎病案
硬皮病病案
干燥综合征病案
……
第三篇 医理探寻

节选

  《刘兴远临床经验辑选》:  毛泽东于20世纪40年代指出“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50年代又明确指出“把中医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50多年来,一批有志于中西医结合的广大中医、西医工作者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西医结合不仅成为继承、发展中医医药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科学的一大优势,我国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将中西医两种方法和手段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举世闻名的、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研究的科研成果就足以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巨大成果。  中西医结合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为了把中西医结合这一新兴的医学模式办好,发扬光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科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明确指出并践行以“病证结合”治疗疾病,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这不仅为优化疾病辨识方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互补、融合提供了切入点。“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有利于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处、克服各自的不足。中西医结合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分,初级阶段包括诊断上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相结合;高级阶段则是两个医学体系的融会贯通。在当代医疗实践中,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的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模式体现了中医经典理论与经验的传承及东西方医学与文化的优势互补,从而有利于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它独立于现代科学之外”,其在20世纪80年代曾发表极具鼓舞人心的预测:“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因为中医的理论是系统的、从整体出发的,它的长处在于其整体观、多层次观。  中医诊病重在辨证,“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和出发点、靶点,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表现在机体整体层次上的综合病理变化;“辨证”就是通过四诊识别和理解、分辨“证”的过程。“证”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在于直接根据患者的机体反应状态,着眼于改善机体内在的综合调节机制,调动机体综合抗病能力,但“证”只能从疾病反应在外的症状上去揣摩,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及不确定性。而西医重“辨病”,它运用奠基于现代科学与实验研究的基础理论,说明病的解剖部位、病理改变、器官的功能异常,甚至分子生物学变化的详情和细节,将其归纳为“病”的概念。“病”有形成病因、有发病机制、有诊断及鉴别诊断,因有解剖学、影像学、生物化学及病理学等依据,可做到描写具体,治疗也可针对病因,令人一目了然。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不在于理论体系之争,医生治病辨证的关键不在大同,而在小异。在临床上要抓住主证,兼容并蓄,中西医合璧,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真正使患者受益,达到的效果正如陈可冀大师所言“让传统与现代共辉煌”。  刘老在多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中,始终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治疗很多疾病,根据辨病和辨证的需要,能单用西药者就用西药,能单用中药者就用中药,如需要中药和西药相结合者,则兼而用之,其前提是必须辨证施治,其治疗效果多较理想。刘老曾先后发表中西医结合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自拟止血汤(中药)、经双管法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不但被国内许多医院采用,于199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发表后,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日本的松田医院用本法治疗3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该院在给的反馈信息中再次肯定了本疗法的疗效。按照病证结合的原则,要力求其病、证、症与之所对应的理、法、方、药相吻合。如刘老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就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刘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借鉴有关先贤的经验,采用以中药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0例,依其每个患者的临床特点,以病证结合模式为切人点,根据“病证结合”的准则,首先按照不同证型选用不同方药,其方药多在经方的基础上做调整,如肝气犯胃证,给予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选用四逆散化裁;脾胃虚寒证,治以益气健脾、温中止痛,给以黄芪建中汤化裁等。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刘兴远临床经验辑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0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