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宝良
页数:583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32131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作了综合性的研究。既从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明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时代背景及其特色;又就士大夫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对士大夫的内涵加以具体的界定;进而从求真务实、德才之辨两个面相对明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种种转向加以总体性的探讨。其学术创新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者以士大夫精神世界为考察中心,通过对士大夫社会史与精神史内在的互动关系的探讨,藉此揭示在明代特定的历史情景下,士大夫群体的“时代心理”和“社会心理”,以及士大夫心态的内在演变理路。2.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开始出现诸多的转向。3.本书不但研究士大夫精神层面的诸多观念,而且还考察他们的行为实践,藉此以观士大夫的“知”“行”合一问题。
作者简介
陈宝良,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著有《《中国的社与会”、“明代社会生活史))等多部专著,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明清史论文百余篇。所著多被海内外知名大学列为学生指定参考书。其中“中国流氓史”、“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两书,已被翻译成韩文、英文出版;“明代社会生活史))一书,则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4年度十大社科图书”,并入围“首届华语传媒图书大奖”。
本书特色
本书对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作了综合性的研究。既从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明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时代背景及其特色;又就士大夫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对士大夫的内涵加以具体的界定;进而从求真务实、德才之辨两个面相对明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种种转向加以总体性的探讨。其学术创新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研究者以士大夫精神世界为考察中心,通过对士大夫社会史与精神史内在的互动关系的探讨,藉此揭示在明代特定的历史情景下,士大夫群体的“时代心理”和“社会心理”,以及士大夫心态的内在演变理路。2.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开始出现诸多的转向。3.本书不但研究士大夫精神层面的诸多观念,而且还考察他们的行为实践,藉此以观士大夫的“知”“行”合一问题。
目录
一、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3
二、士大夫、士大夫家族及其关系网络51
三、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及其转向83
第一章 君子小人之辨159
一、引言159
二、从道德人格看君子小人之辨161
三、从政治人格看君子小人之辨177
四、君子、小人之辨的历史转向185
五、结语206
第二章 出处仕隐的困惑217
一、引言217
二、出处进退:士大夫的“大闲”219
三、仕抑或隐:士大夫的困惑227
四、出处仕隐观的新动向237
五、出处仕隐:士大夫的抉择250
六、结语279
第三章 忠孝节义的两难境地284
一、引言284
二、士大夫的忠孝观及其转向288
三、士大夫的节义观及其转向307
四、士大夫忠孝节义的行为实践331
五、结语359
第四章 生死之间的抉择365
一、引言365
二、生死观:儒佛道之辨及其合流367
三、士大夫的生死观及其转向378
四、士大夫面对生死的行为抉择392
五、结语406
第五章 雅俗之辨及其互动409
一、引言409
二、雅俗之辨:雅与俗的两分410
三、雅俗互动态势的形成415
四、士大夫的崇雅意识及其精致生活423
五、结语451
余论452
一、明清易代与江南士大夫家族的衰替452
二、清初士大夫遗民的头发衣冠情结及其心理分析488
三、清初礼教秩序的重建与士大夫精神史的波折525
参考文献549
一、古代典籍549
二、近人论著567
后记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