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虹等著
页数:33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97992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指出其根源是户籍制度,其直接表现是劳动力市场的区别对待,多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包括对农民工利益的损害、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以及对社会和谐的破坏等,为切实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书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析,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的对策建议,勾勒出降低就业歧视和化解社会风险的破解之道,是一部立足现实,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力图探究深层次原因和机制,落脚在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的著作。
作者简介
冯虹,男,1957年4月出生,重庆市人,北京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1982年8月起在北京经济学院先后任劳动经济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1994年8月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1年6月任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11年12月任北京工业大学纪委书记、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委员,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劳动经济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本书特色
本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进行了重新界定,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就业歧视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更全面、准确地揭示了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的现实,并深入剖析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指出其根源是户籍制度,其直接表现为劳动力市场的区别对待。同时,创新性地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路径进行了全面解析,建立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体系,为切实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和防范社会风险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3
一 农民工的产业工人主体地位与作用/3
二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公平就业的重要性/4
三 市民化进程中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必然性/5
四 农民工就业歧视长期存在的可能性/6
五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存在的风险性/7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9
一 城市化/10
二 农民工/12
三 农民工的就业歧视/14
四 社会风险/15
第三节 文献综述/17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17
二 文献述评/29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创新之处/31
一 研究思路/31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33
三 研究方法/36
四 创新之处/37
第二章 我国农民工就业现状与问题/43
第一节 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和特征/45
一 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和发展/45
二 当前农民工群体的特征/48
第二节 农民工群体的数量变动和就业状况/49
一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数量的变动及趋势/49
二 农民工就业的基本情况/58
第三节 当前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困境与不公平遭遇/64
一 农民工在获得工作机会方面的“劣势”/64
二 就业中农民工在待遇及权益方面遇到的问题/68
三 退出劳动力市场后农民工的低保障性/73
第三章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评价/75
第一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客观评价/77
一 行业分割视角下的农民工就业歧视评价/77
二 同行业视角下的农民工就业歧视评价/83
第二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观评价/90
一 农民工对就业歧视的总体感受与普遍性/90
二 农民工在不同就业待遇上的歧视感与程度/96
三 其他影响农民工主观歧视感的方面/97
四 基于农民工主观感受的就业歧视理论框架/100
第三节 农民工与城镇工就业歧视的比较分析/102
一 农民工与城镇工就业的客观比较/103
二 农民工与城镇工主观歧视感的比较分析/108
三 户籍制度对两个群体就业的影响分析/109
第四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代际比较分析/112
一 两代农民工基本特征比较/113
二 两代农民工就业的客观比较/115
三 两代农民工就业歧视感比较/123
第四章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与影响/131
第一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根源——户籍制度/133
一 户籍制度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133
二 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影响/134
三 户籍制度对城乡二元结构不平等的影响/138
第二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直接原因——劳动力市场歧视/141
一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市场歧视的主因/142
二 预期工资低与高搜寻成本降低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价格/144
三 农民工流动就业带来的相关利益集团的串谋行为/146
第三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影响/148
一 就业歧视对农民工群体的影响/148
二 农民工就业歧视降低城市化的水平与质量/150
三 农民工就业歧视影响社会和谐/153
第五章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分析/157
第一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分类与表现/159
一 按照社会构成划分的社会风险及其表现/160
二 按照损失程度划分的社会风险及其表现/164
第二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形成机制/173
一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构成要素/173
二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形成过程/178
三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形成机理/182
第三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与社会风险关系的定量分析/183
一 农民工对遭遇就业歧视或不公平待遇的行为反应/183
二 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与社会风险之间的交叉分析/184
三 就业歧视与社会风险关系的Logistic分析/190
四 其他农民工就业特征与社会风险的关系/199
第四节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201
一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概念及功能/202
二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模型/203
三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构建/204
第六章 对策研究/223
一 基于农民工公平就业的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与政策配置完善/225
二 以劳动力市场供求为基础调节农民工供给数量与质量/231
三 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以提高对农民工的吸引力/236
四 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创造农民工公平就业环境/238
五 建立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247
附 录/250
附录A 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250
附录B 访谈记录/257
访谈1:保洁员董阿姨/257
访谈2:保姆宋小梅/259
访谈3:修车工王大贵/262
访谈4:建筑工夫妻/266
附录C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转移人口进城就业政策的演进/270
一 严格限制阶段/270
二 允许流动阶段/274
三 控制盲目流动阶段/275
四 公平流动阶段/279
五 全面有序放开阶段/281
附录D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及特征/282
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时间脉络/282
二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空间特征/284
附录E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权重调查/286
附录D-1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权重调查专家名单/286
附录D-2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权重调查问卷/286
附录F 农民工就业歧视及其社会风险调查问卷(农民工卷)/290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290
第二部分 生活及相关情况/290
第三部分 就业及相关情况/291
第四部分 社会风险及相关情况/294
附录G 北京市城镇职工就业情况调查问卷/296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296
第二部分 生活及相关情况/297
第三部分 就业及相关情况/298
第四部分 社会风险及相关情况/301
参考文献/303
后 记/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