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伊彤,常静
页数:30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41734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产业发展、企业创新、政府推动等多个角度,围绕促进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对策进行研究。先后就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理论、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的演进与现状、国内外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比较与典型案例剖析、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前景与政府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作者简介
伊彤,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科技条件资源管理、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等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保障、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制度创新等国家和地方软科学研究项目近百项,发表学术论文和报送政府内参50余篇。 常静,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曾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硕士学位。从业以来,一直从事科技政策与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仪器创新、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问题研究,作为核心人员先后承担了多个省部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本书特色
伊彤、常静最的《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初探》在梳理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企业创新、政府推动等角度,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理论与实证结合、国内与国外结合等方法,对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进行了研究。 希望本书对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了解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情况有所裨益,也期待上述研究能为政府部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
目录
导言篇第一章 科学仪器创新的基本内涵第一节 科学仪器的概念界定第二节 科学仪器创新的内涵第二章 科学仪器创新的主要特点第三章 科学仪器创新的重要意义
发展篇第四章 我国科学仪器创新的发展演进第一节 起步时期:筑基破壳(1949~1965年)第二节 跌宕时期:踯躅前行(1966~1989年)第三节 重振时期:羽翼渐丰(1990~2000年)第四节 加速时期:雏鹰展翅(2001年至今)第五章 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现状第一节 取得的成就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机遇和挑战第六章 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预测第一节 我国高校院所大型科学仪器需求预测第二节 我国科学仪器产业规模预测
创新评价篇第七章 产业创新评价的相关研究进展第一节 产业技术创新理论第二节 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第三节 产业技术创新评价赋权方法第八章 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模型第三节 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第九章 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方法第一节 层级分析法第二节 变异系数法第三节 组合赋权法第四节 评价指数计算第十章 国内外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比较第一节 综合指数比较第二节 创新资源指数比较第三节 创新活动指数比较第四节 创新产出指数比较第五节 创新环境指数比较第六节 比较分析结论
政府作用篇第十一章 政府在科学仪器创新中的功能定位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第二节 科学仪器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第三节 政府的定位和作用第四节 科学仪器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第十二章 发达国家政府促进科学仪器创新的主要做法第一节 美国的主要做法第二节 德国的主要做法第三节 日本的主要做法第四节 英国的主要做法第五节 韩国的主要做法第六节 发达国家政府促进科学仪器创新的成效第七节 发达国家科学仪器发展态势第十三章 我国政府推进科学仪器创新的主要实践第一节 我国科学仪器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的概况第二节 不同政府部门推进科学仪器创新的概况第三节 我国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管理现状第十四章 对促进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的思考第一节 对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第二节 推动我国科学仪器创新的对策建议
附录附录1-1 我国42个国民经济部门的影响力与影响力系数及排名附录1-2 我国42个国民经济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及排名附录1-3 我国42个国民经济部门中间需求率及排名附录7-1 国内学者构建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概览(2006~2014)附录8-1 国内科学仪器领军企业创新能力调研问卷附录8-2 国外科学仪器知名企业创新能力调研问卷附录8-3 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环境专家咨询评价表附录9-1 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权数咨询表附录9-2 专家评价指标主观权数计算与一致性检验附录12-1 1998~2014年全球仪器公司排行榜(前10名)附录13-1 我国历次规划中的科学仪器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