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蕾著
页数:121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39558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科学社会学与科学技术史的跨学科历时视角,系统考察了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通过对海外先进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借鉴并加以改造应用,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本国特色国民科学素养发展之路的历程。全书侧重于科学素养进步与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结合特定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语境,以科学素养培育的进程中所呈现的种种演变特征为依据,将日本自明治时期以来的科学素养培育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作者简介
王蕾为东京理科大学创新研究科联合培养博士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理学博士。2013年到2015年5月任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本书特色
本书从科学社会学与科学技术史的跨学科历时视角,系统考察了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通过对海外先进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借鉴并加以改造应用,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本国特色国民科学素养发展之路的历程。全书侧重于科学素养进步与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结合特定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语境,以科学素养培育的进程中所呈现的种种演变特征为依据,将日本自明治时期以来的科学素养培育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目录
序言1序言2前言 社会中的科学素养 第一节 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范围 一、“科学素养”概念的界定 二、日本国民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三、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素养发展宏观历程 第四节 研究架构与方法 一、研究架构 二、研究方法第一章 萌芽阶段的1868年—20世纪50年代:“实用主义” 第一节 明治维新时期(1868—1914) 一、社会语境综述 二、“文明开化”运动的精神构造 三、岩仓使节团西洋之行 四、理科教育的发展 五、实业教育的大力提倡 六、社会中的科学教育 第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至战后初期(1914—1959) 一、社会语境综述 二、理科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小结第二章 启动阶段的20世纪60、70年代:“普及启蒙” 第一节 社会语境综述 第二节 理科教育的改革 一、美国SCIS体系的引进与20世纪60年代的改革 二、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 三、理科教育改革的不足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普及事业 一、生活改善普及事业 二、生产活动中的技术普及 三、以大众传媒为手段的科学普及 四、科学普及相关活动 第四节 科学素养概念相关研究的起步 一、“科学素养”相关研究的发端 二、20世纪70年代“科学素养”概念的特征 第五节 小结第三章 曲折阶段的20世纪80、90年代:“疏远理科” 第一节 社会语境综述 第二节 “疏远理科”社会现象 一、背景要因 二、对策:“科学技术理解的增进” 第三节 理科教育改革 一、20世纪80年代的理科教育改革 二、面向新世纪的理科教育改革 第四节 20世纪末科学素养概念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美国的科学素养相关研究对日本的影响 二、日本国科学素养概念的特征 第五节 小结第四章 全盛时期的21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上) 第一节 社会语境及现实问题 一、依旧持续的“疏远理科”现象 二、科学技术实用主义之弊端的显现 第二节 理科教育的现状 一、新《学习指导要领》的颁布 二、理科教师的科学素养现状 第三节 公众理解科学模式的转变(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参与科学) 第四节 21世纪日本科学传播事业发展战略 一、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的科学传播相关政策 二、政府的其他相关科技政策第五章 全盛时期的21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下)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智慧》计划 一、计划委员会 二、组织机构 三、成果报告 四、意义与成果 第二节 国民科学素养培育的最强动力——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 一、JST的概况 二、JST的科学传播事业网络体系 三、JST的作用 第三节 日本企业的CSR理念——以索尼教育财团为例 一、沿革与组织- 二、以学生为主要目标群体的援助企划 三、中小学教员研修与培训 四、代表性活动 五、CSR的长期目标 第四节 小结第六章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科学素养与科学传播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案例分析一:水俣病公害(1956) 一、水俣病的缘起 二、水俣病引发的科学技术相关伦理思考 三、水俣病的教训 第三节 案例分析二: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危机(2011) 一、核泄漏事件总括 二、PUS缺失模型路线的挫折:从缺失到对话的转变 三、紧急事态中的科学素养 第四节 经验与教训结束语:历史特征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日本国民科学素养培育的历时特征 第二节 日本科学素养培育史是一部亲美的借鉴史 第三节 日本理科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日本国民科学素养培育的未来展望 第五节 对我国的启示 一、中国科学素养培育分层论 二、我国企业界的责任意识参考文献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