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毛志文
页数:26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98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结构诗学为理论基础,将结构诗学的一些理论和学术观点应用于俄诗汉译的具体实践之中,使得我们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能够避免误译的发生,提高译文的质量。同时从理论层面上提出译文是建立在五大层次基础之上的新的统一整体,并且在这五个层次上尽可能地再现原文。这不仅丰富了我国诗歌翻译的理论,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而且对于翻译通论的研究也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毛志文,1983年5月生,湖北黄石人,中共党员。2001—200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获本科、硕士学位;2008—2011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2013年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已出站),2016—2017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俄语系讲师。自2011年以来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海翻译》、《中国俄语教学》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苏俄翻译理论、诗歌翻译、翻译史。
本书特色
《结构诗学视角下的俄汉诗歌翻译研究》作者毛志文在读博期间开始接触洛特曼结构诗学理论,并大胆尝试着从这一理论角度出发,分“超义子、语义对比丛”,“重复、平行对照”以及“诗歌是五大层次基础上的统一整体”这三个切入点来探讨俄汉诗歌翻译问题,内容新颖,视角独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超义子、语义对比丛和文本语义场。这些概念原属于语义学领域,洛特曼将其引入结构诗学来展开诗歌的深层语义研究,毛志文再将它引入诗歌翻译研究之中,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不仅让人窥见诗歌深层语义的生成原理,而且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为丰富翻译理论,提高诗歌翻译水平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还有,第一章俄汉诗歌翻译史系统梳理了俄苏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和发展历程(1933年至今),将俄苏诗歌翻译史划分为三个高潮阶段,论述其表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这在国内也属首次,对于中俄两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专著还有其他闪光之处,例如诗歌翻译中的“平行对照”等,囿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待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