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小虹
页数:14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304915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比例偏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生产与经营的推进。肖小虹编著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研究》提出一个研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视角,即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进而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本书界定新型职业化农民的科学内涵;构建贵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框架;探索贵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具体措施。在该框架下,本书对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需求体系、课程体系、讲师体系、评估体系进行研究,探索培育市场农民、培育文化农民、培育技能农民、培育创业农民的具体路径,从而为贵州实施“两加一推”战略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实践对策。本书对从事农业经济及职业培训研究的读者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2.1 职业化农民培育研究为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培训理论的支撑1.2.2 职业化农民培育研究为破解“三农”难题开辟了现实路径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 国外研究综述1.3.2 国内研究综述1.4 研究内容1.5 研究的创新之处1.6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2.1 相关理论基础2.1.1 农业转型发展理论2.1.2 农业现代化理论2.1.3 可持续农业理论2.1.4 人力资本理论2.1.5 培训理论2.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2.2.1 传统农业及其特征2.2.2 现代农业及其特征2.2.3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容2.2.4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2.3 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内涵2.3.1 农民2.3.2 传统农民2.3.3 新型职业化农民2.3.4 农村劳动力与职业化农民的区别
第3章 贵州农民素质与职业能力现状的分析3.1 贵州农村劳动力的现状3.1.1 贵州农民受教育状况分析3.1.2 贵州农民的职业能力状况分析3.1.3 贵州农民的技能培训状况分析3.2 贵州农村劳动力现状成因分析3.2.1 自然成因3.2.2 政府成因3.2.3 农民自身原因3.3 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必要性分析3.3.1 农村生产力是社会快速发展之源3.3.2 农业发展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3.3.3 培育职业化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3.3.4 职业化农民的培育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国际经验及借鉴4.1 美国职业化农民培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4.1.1 美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4.1.2 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点4.1.3 美国职业化农民培育体系4.2 日本农民培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4.2.1 日本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4.2.2 日本农业发展及普及教育发展特点4.2.3 日本职业化农民培育体系4.3 英国农民培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4.3.1 英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4.3.2 英国农业发展特点4.3.3 英国农业教育体系4.4 国外农民培育对贵州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启示与借鉴第5章 先前经验、创业机会识别对贵州农民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5.1 贵州农民创业概述5.2 贵州农民创业行为分析5.2.1 创业者个性特质视角5.2.2 创业知识和能力视角5.2.3 创业环境视角5.3 理论模型推演与假设5.3.1 先前经验对创业意愿的影响5.3.2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5.3.3 创业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5.3.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5.4 研究方法5.4.1 研究对象与调查过程5.4.2 测量工具5.4.3 统计分析5.5 结果分析5.5.1 先前经验对创业意愿的影响5.5.2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5.5.3 创业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5.5.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5.6 本章结论5.6.1 理论贡献与意义5.6.2 实践意义5.6.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第6章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基本框架6.1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特征6.1.1 培育主体多元化6.1.2 培育内容实用性6.1.3 培育形式多样化6.2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原则6.2.1 因地制宜原则6.2.2 因人而异原则6.2.3 政府引导原则6.3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目标6.3.1 市场农民6.3.2 文化农民6.3.3 技能农民6.3.4 创业农民6.4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体系设计6.4.1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需求体系设计6.4.2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课程体系设计6.4.3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讲师体系设计6.4.4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效果评估体系设计第7章 建立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7.1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保障机制,强化政府对职业农民培育的支持政策7.2 加大相关经费投人,提高新型农民培育的保障性7.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新型农民培育有法可依7.4 完善农村社会的保障体系,创建新型农民的培育环境7.5 扩大农民教育的范围与方法,创建农民培育新模式7.5.1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7.5.2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7.5.3 网络教育与信息教育相结合7.6 丰富职业化农民来源,提供人力资本保障7.7 重视农民创业“先前经验”培育,提高农民创业意愿参考文献
第3章 贵州农民素质与职业能力现状的分析3.1 贵州农村劳动力的现状3.1.1 贵州农民受教育状况分析3.1.2 贵州农民的职业能力状况分析3.1.3 贵州农民的技能培训状况分析3.2 贵州农村劳动力现状成因分析3.2.1 自然成因3.2.2 政府成因3.2.3 农民自身原因3.3 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必要性分析3.3.1 农村生产力是社会快速发展之源3.3.2 农业发展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3.3.3 培育职业化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3.3.4 职业化农民的培育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国际经验及借鉴4.1 美国职业化农民培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4.1.1 美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4.1.2 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点4.1.3 美国职业化农民培育体系4.2 日本农民培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4.2.1 日本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4.2.2 日本农业发展及普及教育发展特点4.2.3 日本职业化农民培育体系4.3 英国农民培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4.3.1 英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4.3.2 英国农业发展特点4.3.3 英国农业教育体系4.4 国外农民培育对贵州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启示与借鉴第5章 先前经验、创业机会识别对贵州农民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5.1 贵州农民创业概述5.2 贵州农民创业行为分析5.2.1 创业者个性特质视角5.2.2 创业知识和能力视角5.2.3 创业环境视角5.3 理论模型推演与假设5.3.1 先前经验对创业意愿的影响5.3.2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5.3.3 创业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5.3.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5.4 研究方法5.4.1 研究对象与调查过程5.4.2 测量工具5.4.3 统计分析5.5 结果分析5.5.1 先前经验对创业意愿的影响5.5.2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5.5.3 创业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5.5.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5.6 本章结论5.6.1 理论贡献与意义5.6.2 实践意义5.6.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第6章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基本框架6.1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特征6.1.1 培育主体多元化6.1.2 培育内容实用性6.1.3 培育形式多样化6.2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原则6.2.1 因地制宜原则6.2.2 因人而异原则6.2.3 政府引导原则6.3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目标6.3.1 市场农民6.3.2 文化农民6.3.3 技能农民6.3.4 创业农民6.4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体系设计6.4.1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需求体系设计6.4.2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课程体系设计6.4.3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讲师体系设计6.4.4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效果评估体系设计第7章 建立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7.1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保障机制,强化政府对职业农民培育的支持政策7.2 加大相关经费投人,提高新型农民培育的保障性7.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新型农民培育有法可依7.4 完善农村社会的保障体系,创建新型农民的培育环境7.5 扩大农民教育的范围与方法,创建农民培育新模式7.5.1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7.5.2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7.5.3 网络教育与信息教育相结合7.6 丰富职业化农民来源,提供人力资本保障7.7 重视农民创业“先前经验”培育,提高农民创业意愿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