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世刚主编
页数:309页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03502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4篇17章, 主要内容包括: 现代装备制造理论与实践基础、现代装备制造材料成形理论与实践、金属切削加工理论与实践、现代加工技术理论与实践。
目录
节选
1.1实践的目的 工程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工程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基于工程训练中心的工程实践平台是以先进技术训练为龙头,引导创新思维为主线,贯彻多学科集成思想,在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平台上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具有大工程背景的知识结构。 1.1.1学习工艺知识 理工科类及部分文管类专业学生,除了应具备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与一般的理论课程不同,学生在工程实践中,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获取工程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这些工艺知识都是非常具体、生动而实际的,对于各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进行毕业设计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必要的基础。 1.1.2增强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亲手解决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能力只能通过实习、实验、作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或教学环节来培养。在工程训练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各种机器设备,使用各种工、夹、量、刀具,尽可能结合实际生产进行各工种操作培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安排综合性练习、工艺设计和工艺讨论等训练环节。 1.1.3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勤奋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工程素养等。其中工程素养包括市场、质量、安全、群体、环境、社会、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意识。工程实践是在生产实践的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工人岗位,第一次用自身的劳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第一次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同时接受社会化生产的熏陶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学生将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验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工程素养的认识。所有这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起到重要的作用。 1.1.4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初启蒙式的潜移默化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训练中,学生要接触到几十种机械、电气与电子设备,并了解、熟悉和掌握其中一部分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这些设备都是前人和今人的创造发明,强烈地映射出创造者们历经长期追求和苦苦探索所燃起的智慧火花。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自行设计、自行制作的创新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实践的基本规章制度 1.2.1工程实践安全生产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学校有关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国家财产和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制定工程实践安全生产制度如下: 1.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在工程实践教学中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对实训学生和实训指导教师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切合工程训练中心实际的安全生产制度,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 3.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做到人人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熟悉安全生产知识。 4.把安全生产工作纳人工程训练中心和实训各车间工作的重点,做到与其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并主动接受学校和上级安全生产工作领导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 5.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做到平时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重点要害部位检查与日常门、窗、水、电检查相结合,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暂时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并采取及时有效的临时措施加以防范。 6.对安全生产工作中成绩显著和有效控制各种事故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凡发生安全事故的,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罚,取消评先评优、晋升级别资格,直至追究肇事者和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2.2实践训练指导教师岗位职责 1.遵守学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坚持教书育人,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工艺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重视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指导实训工作期间不作与实训无关的事情,要密切注意并督促学生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实训操作,保证学生人身安全。 3.严格按照实训大纲要求进行指导,不得随意删减教学内容。服从分配,积极承担教学及生产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