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赞爱主编
页数:127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314735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构成基础教程/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第1章“形态构成总论”分析了形态构成的形态要素,着重要求在形态构成的研究中,要变静观为动观、变常观为微观,倡导设计艺术语言的转换,其理论指导意义涵盖以后各章;第二章“平面构成”、第三章“色彩构成”、第四章“立体构成”和第五章“光构成”不求面面俱到。在具体探讨构成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时,在知识结构上作了些微调整,力求有所创新。
目录
第一章 形态构成总论
第一节 形态构成中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 形态构成中的心理要素
第三节 观念转换
第四节 语言转换
第二章 平面构成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艺术手法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
第三章 色彩构成
第一节 色彩构成的科学认识
第二节 色彩的采集构成
第三节 色彩的归纳与演绎
第四节 色彩的情调表现
第五节 配色构图的重点把握
第四章 立体构成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从平面到立体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
第五节 立体构成的延展表现
第五章 光构成
第一节 光构成的艺术价值
第二节 光构成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光构成的图像处理
节选
《构成基础教程/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一个形叠置、隐含在另一个形内,一个形成为另一个形的局部,画面效果具有潜在的多样迷惑的可能性,这种形态叫做“两可形”。 既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既可能是图,又可能是底。其原理是抓住图形的某些局部特征,寻找与另一图形相似之处,构成虚与实、形与形的共存互换关系,实现从一个图形到另一个图形的视觉转换。当我们凝视一幅图形时,随着视点或视距的变化,会感知到多个形态的存在。视点不断地移动,形态也跟着不断地跳转。即在同一幅图内,可以得到多个观看结果——此图形的局部有可能成为另一图形或另一图形的局部。这种模棱两可的形态转换常给人一种游戏般的迷惑与新奇。两可形不仅是图形的跳转变化,甚至带来内容的跳转,即不同的图形表达不同的意思。两可形的视幻变化非常丰富,创造手法也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两叮形的造型特点,不同的理解可以创造出成千上万个不同效果、不同意义的形态和作品。互相借用、叠置、掩护、组合,通过这种组织,使同一形态同时具有多层画面和多种意义的存在。 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有一件现代雕塑作品展示在室外的草地上:一个简陋的梳妆台,镜前站着一具骷髅。这件作品的奇特性(或称“现代性”)在于梳妆台的镜子没有安装玻璃;其二是一具骷髅站在镜前照镜子,这两件事都是反常态的。站在骷髅的角度看镜子,镜内展现的是人间的幸福美景;站在骷髅的对面看镜子,镜内展现的却是骷髅的凄凉景象。一件作品由于视点位置的调换,却可以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给参观者不同的启示和联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