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石智雷著;杨云彦丛书主编
页数:246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71857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当前我国人口处于低生育率水平的实际,分析了总和生育率长期走低对我国经济、家庭、未来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了产生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同时以宜昌为调研样本,分析超低生育水平城乡居民的婚姻状况、生育行为特征和生育变动趋势,以及不同类型家庭育龄妇女的生育史和生育意愿,并结合我国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研究了低生育率地区未来生育水平的变动趋势,以及提升生育率的方法。 本书对如何解决我国长期超低生育率水平,提高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石智雷,经济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后。湖北省人口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兼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10余项,主持国家卫计委、湖北省卫计委、湖北省统计局等横向课题40余项。出版《城市化改造传统农民》等学术著作7部。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当前我国人口处于低生育率水平的实际,分析了总和生育率长期走低对我国经济、家庭、未来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了产生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同时以宜昌为调研样本,分析超低生育水平城乡居民的婚姻状况、生育行为特征和生育变动趋势,以及不同类型家庭育龄妇女的生育史和生育意愿,并结合我国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研究了低生育率地区未来生育水平的变动趋势,以及提升生育率的方法。 本书对如何解决我国长期超低生育率水平,提高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目录
一、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关系的争论 二、“单独二孩”政策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作用机制 三、“单独二孩”政策性别比降低效应的描述性证据 四、生育政策调整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效应第五章 超低生育率地区的生育模式 第一节 生育行为和生育模式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 婚育模式 一、超低生育率地区婚育模式的总体情况 二、初婚、初育年龄及其婚育间隔变化 第三节 生育行为 一、不同年代的生育行为 二、分受教育程度的生育行为 三、分职业的生育行为 第四节 生育水平 一、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 二、育龄妇女生育水平 第五节 超低生育地区的婚育行为特征第六章 超低生育率地区生育政策响应 第一节 宜昌市人口转变过程 第二节 孩次递进总和生育率的基本思想及计算方法 一、以普查数据计算年龄别孩次递进比 二、孩次递进生育率与孩次递进比 第三节 超低生育地区总和生育率 一、宜昌市2000—2014年总和生育率变动趋势 二、总和生育率的城乡差异 第四节 二孩放开后低生育地区的政策响应 一、二孩政策带来生育反弹了吗 二、政策响应的示范效应 三、政策响应的释放效应 四、政策响应的扩散效应第七章 鼓励性生育政策实验:投资二孩
第一节 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原因分析 一、是否打算生育二孩 二、已有一孩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三、不打算生育二孩的原因 第二节 从生育限制到生育激励:韩国经验借鉴 一、放任生育阶段:建国初期 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阶段:严格限制人口数量 三、生育政策转变时期:1996—2004年的新人口政策阶段 四、鼓励生育政策阶段:2004年至今 第三节 生育补贴下人们的二孩生育意愿:模拟实验 一、响应政策选择再生育的总比重低于50% 二、激励政策组合越丰富越容易获得响应 三、早期教育补贴的政策激励效果更为明显 四、受教育程度高的育龄妇女更易响应激励 五、有务工经历的育龄妇女更易响应激励 第四节 低生育率陷阱与持续低生育率的危害 一、宜昌市已进入“低生育率陷阱” 二、持续低生育率的危害第八章 城乡生育率的反转:偶然还是必然
第一节 差异化生育政策与城乡生育率变动趋势 一、城乡差异化生育政策 二、中国城乡生育率变动趋势 第二节 超低生育水平地区的城乡生育率及其变动 一、超低生育水平地区城乡生育状况 二、城乡总和生育率的反转 第三节 第二次人口转变与城乡生育率的反转 一、城乡生育推迟 二、人口流动、职业发展与婚姻推迟 三、二孩生育政策影响效应的城乡差异第九章 低生育率自我强化机制:生育的成本一收益失衡 第一节 成本收益失衡、学习演化与生育选择 一、低生育水平的自我强化:综述性回顾 二、养老模式变迁、女性职业发展与生育成本收益的失衡 三、女性职业发展、家庭地位与生育意愿下降 四、中国家庭生育子女的成本一收益失衡模型 第二节 家庭养老模式变迁与生育水平下降 一、计量方法与模型设置 二、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与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 三、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变迁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四、模型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五、养老模式变迁产生影响的机制 第三节 家庭分工、女性职业发展与低生育水平强化 一、家庭分工、妇女地位与生育意愿下降 二、女性职业发展、家庭地位与低生育水平强化 第四节 学习演化与生育率降低的社会学机制 一、低生育自我强化社会学机制 二、社会学机制的检验与再阐述 三、自我强化的社会化学习机制第十章 应对超低生育率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不同国家人口转变过程的差异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过程 二、日本的人口转变过程 三、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 第二节 生育率下降后家庭变迁的国际比较 一、人口转变下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变迁 二、人口转变下的日本家庭变迁 三、人口转变下的中国家庭变迁 第三节 国外超低生育率带来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超低生育率带来的家庭问题 二、国外应对低生育率的政策 第四节 国外的家庭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社会管理政策从个人转向家庭 二、家庭政策从“补偿型”转向“支持型” 三、实行系统化的家庭政策第十一章 构建生得起、生得好的生育导向政策 第一节 二孩生育政策调整及其社会影响 一、二孩政策与未来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二孩政策实施后的效果与社会影响 第二节 生育政策调整的总体目标和未来方向 一、未来生育政策调整的总体目标 二、生育政策调整的“四步走”战略 第三节 生育政策调整与公共政策配套 一、转变人口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差异化生育政策 二、以二孩生育政策实施为契机,转向家庭发展政策构建 三、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扩容,建立二孩抚育公共成本分担机制 四、健全新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衔接体系 五、性别比治理与生育政策再完善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