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追寻意义

封面

作者:梁鸿鹰

页数:553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63923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追寻意义/文艺报文丛》精选了一百余篇《文艺报》近年刊发的文学评论和艺术评论文章,分为当代文学评论、网络文学评论、华文文学评论、儿童文学评论及艺术评论五个专题,所选文章既有对当下最新文艺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也有对最新文艺作品及时到位的评点。全书汇聚近年文艺发展态势,集中展现新老批评家的学术坚守和批评风采。

作者简介

《文艺报》创办于建国前夕1949年9月26日,历任主编有文化巨匠、文学大师和卓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家茅盾、丁玲、冯雪峰、张光年、冯牧等,新中国的文艺风云均与《文艺报》有着密切关系,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曾对《文艺报》的工作做过重要指示。历史奠定了《文艺报》在中国文艺界的影响和权威地位,是展示名家风采,纵览文学艺术新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

本书特色

本书为《文艺报》近年来发表的文艺评论精品集。书中选取了包括刘震云、雷达、孟繁华等数十位知名作家、评论家的作品。其中既有对当代文学精品著作的评论文章,也有对国内现象级作者的介绍,是广大文学爱好者集中了解近年来文坛名家名作的一部难得素材

目录

文学评论

《牛鬼蛇神》:第二口气卡在中间

《生命册》:剧变时世中的畸人列传

《娘》:大勇若怯大爱无疆

《繁花》:“慢”节奏与“漫”声腔中的奇观

《北去来辞》:此心安处是吾乡

鲁若迪基诗歌:对时间和生命的歌咏

《喀拉布风暴》:风暴中的第二次成长

前行者邱华栋

面对“现代”,他选择了什么

《瞻对》:历史如此尖锐地通向现实

用心灵述说

散文是发自她内心的一种愿望

《耶路撒冷》:花街的“耶路撒冷”

标签与阐释

东君小说的追求

胡学文:寻找对抗现实的力量

朱文颖和她的南方精神传奇

贺捷生:红色故事的最佳讲述者

张悦然:从小资产阶级梦中惊醒

《吾血吾土》:他从大地跨入历史

历史迷踪与岁月“潜写”

《西京故事》:如何守住我们的“尊严”?

《老生》:告别二十世纪的悲怆之歌

《三个三重奏》:在没有光泽的所在寻觅真相

饶有新意的长篇历史小说

嘛呢石,静静地敲

重而诗性的土地挽歌

《群山之巅》:这是“未名的爱和忧伤”

《活着之上》:天问的回声

周大新的“体贴”叙事

张宏杰:站在散文的悬崖边上跳舞

《白色流淌一片》:从一个任性的“我”中走

《抗日战争》:珍贵的民族精神“家谱”

《这边风景》:历史与文学的时代证词

《江南三部曲》:有深度的写作

《黄雀记》:以“隐喻”讲述我们的精神难局

《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一部厚重独特之作

《绍兴十二年》:细说往事向钱塘

《我们的踟蹰》:让我们重谈“爱情”

改变命运的序言:鲁迅与“二萧”

走在童话的路上

那些“装腔作势”里的进与退

《极花》:中国城乡“红与黑”的水墨风俗画

《匿名》:叙事迷局如何取消世界的边界

全球化时代的“失败青年”

《慈悲》:工厂秩序的规训与惩罚

雷平阳诗歌:边缘线上的人与物

诗思的沉淀耕耘的印证

那些青春而沧桑的小说

作为文化动力的多民族母语文学

发现与反思比历史本身更重要

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之概想

文学批评的“过剩”与“不足”

大历史中的民族凝聚力和家国,隋怀

抗战题材小说的新突破

抗战文学叙事的三个坐标

生命风景繁花满树

边界写作”:文化的守望与开拓

网络文学评论

《回到明朝当王爷》:“穿越行善”的快感神话

《后宫·甄嬛传》:封闭的后宫,背水一战

《将夜》:儒家文化的再演绎与“民间景观”的重建

《琅琊榜》:中国古典“美男子”形象的网络重生

《欢乐颂》:资本浪潮中的女人们

华文文学评论

黄碧云:以文字照亮那没有光的所在

吴念真的电影剧本与文学

台湾六、七年级作家:记忆内爆与伦理承担

蒋晓云:一步一步走向有光的所在

台湾的鲁迅,南洋的张爱玲

儿童文学评论

《替身》:发掘那些被遮蔽的艰辛与痛苦

《凤凰的山谷》:向万物有灵的生态秩序致敬

梅子涵“中国风”系列绘本:蓦然回首的珍惜与感动

《小猪波波飞》:小猪们的博物馆

《婷婷的树》:学不来的“淡”与“静”

《寻找鱼王》:古老而长新的中国故事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科学认知与想象力叠加的卓越之美

抗战题材少儿小说的历史担当与艺术追求

战争题材儿童小说的难度

听一听儿童文学的脚步声

在追随永恒的路上

艺术评论

我看青山多妩媚

张洁画展小记

音乐综艺节目除了PK,还能留下什么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经典的现实烛照与艺术重塑

从小说到电影:新写实背后的文化隐喻

电视剧《寻路》创作谈

《雷雨》的典范性

靠什么维系剧作艺术的生命力

《功甫帖》真伪争议:中国书画鉴定的当下窘境

命运中的于是之

中国电影需要“别离”什么

非职业导演的明星效应

电影《黄金时代》:我们今天怎样谈论萧红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点亮生命燃烧青春

无源之水

《战狼》:王者归来正其时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启示录

融通:在追述中,在感受里

电影《山河故人》:走出去的挣扎和回不去的困惑

《大秧歌》和传奇叙事方式的创新

歌剧《白毛女》今又续辉煌

满舞台的元气淋漓

“真人秀”应创造鲜明的中国模版

好剧本可以改变一个演员的一生

文学性永远是电影的第一生产力

中国电影不应把很真的故事拍得比较假

经典改编何以成为新的经典

编后记

节选

《追寻意义/文艺报文丛》:  “李德胜说他叫李德胜,他这么说,着实吓了大元一跳。”马原的小说,以一个人的名字开始,而这个名字,也是毛泽东曾经的代用名。“犯上。好在名字不是他自己起的,而给他名字的父亲已经病故;如果追查责任,也只能去阴曹地府。”这个开场,有着一部伟大小说即将降临的开阔与紧迫感兼具的大气。但这真实坚硬的紧迫感,旋即被替换成为儿童般幼稚的激动和兴奋,随着小说的进一步推进最终成为疲软和庸常。  主题学:从少年历险到中年家常13岁的东北男孩大元,到北京参加大串联。13岁是一个奇妙的年龄,他既不是可以独立生活的红卫兵青年,也不是离不开父母的小男孩,更不是贫农或者“黑五类”。他开始脱离儿童期,但又不负有成年人的责任。他处在整个社会之外,免于任何身份和阶层责任的压力与风险。这一视角也使得写作者免于面对历史事件作出判断的压力与风险。一切都成为了一场对全新世界的天真漫游和历险。大元想在天安门广场上得到毛泽东的接见,同时,他还怀着另一个特别天真的目的:到天安门广场上寻找“零公里处里程碑”。大元家附近的国家公路上有个里程碑,上面的数字是1499,意味着距北京1499公里。在大元心目中,在北京,必定是有个零公里里程碑的——条条大路通北京。  《零公里处》是马原20多年前发表过的一部中篇小说,这一场景在《牛鬼蛇神》(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中的再现,意味着零公里处对于这位中国第一最的先锋作家的重要性。“零公里处”的存在,便意味着空间中存在着某处与其他所有的地方和空间都截然不同的,一切其他空间和旅程的起点,就如同天堂在尘世中的一处没有面积的投影。从那里,万千世界都将如同围绕着它的路口和镜面一样,在男孩的眼前徐徐展开,没有尽头。  这是一场以整个世界为背景的庞大魔术。事实上,在小说的“少年大元阶段”,故事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展开着空间和世界中的错觉与幻觉。比如那个在天安门上永远都没有升起太阳的黎明,因为大元和李德胜睡过了头,将黄昏当做了清晨;比如在他们临时集体寄宿的被打倒的钟表商资本家大院中的一间永远虚掩其门的仓库中,大元见到了几乎全世界各种类型的钟表,全世界各种时间都在他耳边滴答走过;比如毛泽东接见百万红卫兵的那天,大元在人海之中,尽管也挤入到了广场上,但城楼依然如同远在天边,他只是固执地盯看着其中一个人影,并认定这就是毛泽东。尽管这个人影或许只是一个现场的摄影师。  但这场充满美好幻觉的历险很快就戛然而止了。  大元长大了,小说便进入了中年人的故事。在中年阶段,作者依然试图保持历险的不可知与神秘。他把场景搬到了李德胜的家乡——海南。在那片莽林蔽日、晦暗潮湿的原生态世界之中,中年大元见识了“原生态”的巫术。巫术让一个中年人原本庸俗乏味的生活重拾了神秘,但这“神秘”却有一股子更不堪的庸俗和廉价。一个腹部鼓胀不止的妇人,在巫医咒语的帮助下,放了一个屁,瞬间痊愈。放屁拉屎并非庸俗,但在经历了半辈子的人生变故之后,却以一个巫医治病作为“神秘”而津津乐道,实在是一种毫无见识和悟性的居委会大妈心智。一群人在街头,然后消失,有来踪无去影,没留下名字也没有人数。一群孩子在教室突然消失,没有名字没有人数,放着光天化日下最令人困扰痛楚的大神秘不顾,却钻到所谓的树林子去找神秘,这不是理解力上的无能,便是勇气上的卑琐。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追寻意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0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