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永健
页数:321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60124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苗族传统宗教的信仰体系涉及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和地方土俗神信仰,信仰与崇拜所涉及的神灵体系,均与苗族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有一脉相通之处;更是苗族民众希翼追求理想、超出局限的心理反映,也包含着族群的思想情感与人文价值观念。苗族各支系的宗教法器、法术与法服均自成体系,但一些地区也深受其他民族宗教,尤其是道教的影响,表现出交融与涵化的特点。苗族传统宗教的经书多表现为各种祭祀仪式中巫师唱诵的神辞与口诀,乃至古歌古根。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民族的历史、习惯法及哲学与伦理道德观念无不包含于纷繁复杂的祭祀神辞与民间歌谣之中。宗教师在主持祭祀仪式与巫事活动时,也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道德教化导师的职能。
作者简介
周永健,1973年出生,男,四川南部人,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重庆师范学院历史学学士学位、云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信仰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项、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校级课题3项,主编《重庆民族乡概况丛书·地宝土家族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目录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理论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关键概念之内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西南苗族传统宗教的特质
一、生活宗教化
二、形态古拙
三、差异性与制约性
第一章 西南苗族传统宗教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第一节 自然与历史环境
一、自然环境
二、社会历史环境
第二节 科教文卫与思维模式
一、文化教育
二、医疗卫生
三、思维的宗教化取向
第二章 西南苗族传统宗教的信仰体系
第一节 自然崇拜
一、天体与天象神灵
二、无生物神灵
第二节 图腾崇拜
一、盘瓠图腾
二、枫木图腾
三、竹图腾
四、牛图腾
五、龙图腾
六、蝴蝶图腾
第三节 祖先崇拜
一、始祖姜央
二、民族祖先蚩尤
三、家庭祖先
四、历史人物
第四节 生殖与健康神崇拜
一、架桥求子嗣
二、崇奉鱼类喻多子
三、绕花树盼孕育
四、个性化的生殖与健康信仰
第五节 地方土俗神崇拜
一、社区监护神
二、庭院守护神
第三章 西南苗族传统宗教的宗教师与经书
第一节 苗族宗教师
一、始祖传说及宗教组织
二、称谓考辨
三、职业习得与传承
……
第四章 西南苗族传统宗教的仪式体系
第五章 西南苗族传统宗教与苗族社会
第六章 西南苗族传统宗教及其他宗教的交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国西南苗族传统宗教研究》: 一、职业习得与传承 (一)任职资格要求 在湘西苗族地区的坛班组织中,宗教师具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在拜师加入坛班之初,首先得接受资格审查;出师独立从业之时,亦须按照坛班要求,按程序检核其能力资质,以决定是否已具备独立从事宗教祭祀活动的能力。 拟加入坛班,拜师学习者,均具有较强的悟性,心性不凡,有些还念过书,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投师者欲拜师时,掌坛巫师还会考察其人格品行,如认为此人忠诚善良、笃信宗教、尊师敬长,能够潜心于学习且言谈得宜、记忆力较强者,就可以被初步确定为拟接收的徒弟,让其记诵巫词,揣摩祭仪与法术。在投师者已经熟记祭祀神辞以后,掌坛师才对其进行加入坛班组织的第二项测试,即验身。通常是在除夕之夜至正月初五期间举行。主要测试欲拜师人坛者的基本身体素质,灵敏度,考察其是否能够胜任在各种宗教仪式中必须使用的,需要以良好身体素质为基础的巫舞、弹跳与打斗动作。在经受反复三十六次跳跃、打斗等法事基本动作测试后,受验者才正式被接收为徒弟。经过三五年的坛班学习后,坛班弟子可以出师而独立主持法事。师傅即为弟子举行度身仪式,考核弟子的从业能力。② 黔东南苗族宗教师从业资质与湘西地区的坛班组织不同,他们对于初入者的能力与知识均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从事四种类型的宗教师工作的人年龄则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大体规定。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宗教师个人的健康与安全,而非职业能力需求上的排除。但是,还是有自三十八九岁即从事鬼师职业的人员,由于其年龄未届四十岁,只能主持以鸡鸭为祭品的较为低端的宗教仪式。如有人确实希望在年轻时就当鬼师,就必须从十二三岁时即开始从业。据说在如此低龄即从业,鬼就会以其太能干而不敢招惹,鬼师也就得以寿终,不会夭折。① (二)神授 因久病而宣布神灵附体,并由此开始从事巫事活动者,当属于神授类型的从业者,湘西苗族地区的仙娘即属于这样的从业者。仙娘职业习得的方式,据沈从文先生对凤凰县地区的考察,差不多都是出于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仙娘在执业之前,多数为人老实内向,寡言少语。但身体却常无端地突然发病,似乎有神附体。在生病期间,这些人常常会反常地说唱笑闹,且哭笑无常;乃至于不吃不喝,且不睡眠。在折腾三两天后,又因极度疲乏而长睡不醒。但是,醒后对病中的诸多行为举止却毫无所知。此种情形一旦反复发作,欲罢不能时,按照当地的习俗,认为只有从事行巫活动才能解脱。所以,此类行巫的仙娘,“不必学习,无从传授,只设一神坛,放一平斗,斗内装满谷子,插上一把剪刀,就可正式从业了。仙娘执行巫术的方式是在神前设一座位,行巫者坐定,用青丝绸巾覆盖脸上。重在关亡,托亡魂说话,用半哼半唱方式,谈别人家事长短,儿女疾病.远行人情形”②。 文山苗族的宗教师,一般认为只有神授者才能担任。也即当某人突患重病,且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昏迷不醒状态,就被认为是在与神灵沟通对话,接受其教诲,一旦痊愈,即会成为神灵的代言人。所以,苗巫大多能说会道,善于歌唱,虽然没有什么专门的经典为诵本,但对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则十分熟悉。苗巫中还有一种不是神授的,是本人假装病或是向懂巫的人学来的。这种苗巫在苗族中不受欢迎,大家都认为他是假巫。一些苗巫还懂得用草药治病,在苗族社会中很受欢迎,享有一定威望。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