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丽丽
页数:21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3021305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涵盖了绪论、院外救护、心肺脑复苏、医院急诊救护、重症监护、常见急症、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等内容。
本书特色
| 本教材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视点高等护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以培养专科护理人才为出发点,以急救护理为主线,从院外急救到院内急诊救护和重症监护,贯穿EMSS全过程,以突出救护的整体性为特色进行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
| 全书共分12章,重点介绍院外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救治,院内急诊护理流程、分诊技巧与处理原则,以及常见急症与危象的救护,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创伤、急性中毒、意外伤害及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等急救护理,对常用的急救、监护技术也作出了详细介绍,使学生从中能全面地学到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救护技术。.. |
| 本教材可供护理学专业高等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学生使用,也可供护理专业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及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使用和参考。… |
目录
| 第一章绪论. |
|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
| 一.院外救护 |
| 二.医院急诊救护 |
| 三.医院重症监护 |
| 四.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 |
| 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
| 一.EMSS的形成 |
| 二.国外EMSS的特点 |
| 三.我国EMSS的发展 |
| 第三节急救护理在EMSS中的地位和作用 |
| 第二章院外救护 |
| 第一节概述 |
| 一.院外救护的重要性与特点 |
| 二.院外救护的任务与原则 |
| 三.院外救护的组织形式 |
| 第二节现场救护的“生存链” |
| 第三节院外救护程序 |
|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
| 二.现场救护 |
|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 |
| 第四节院外救护技术 |
| 一.止血 |
| 二.包扎 |
| 三.固定 |
| 四.搬运 |
| 五.呼吸道异物梗阻救护法 |
| 第三章心肺脑复苏 |
| 第一节心搏骤停 |
| 一.病因 |
| 二.临床表现 |
| 三.诊断 |
|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
| 一.基础生命支持 |
| 二.高级生命支持 |
| 三.复苏后期的生命支持 |
| 第三节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
| 一.复苏后的监测 |
| 二.复苏后的护理 |
| 第四章医院急诊救护 |
|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
| 一.急诊科的任务 |
| 二.急诊科设置 |
| 第二节急诊科(室)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 |
| 一.人员组成 |
| 二.急诊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
| 三.急诊科的工作制度 |
| 第三节急诊护理工作 |
| 一.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
| 二.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
| 三.护患沟通 |
| 第四节仪器设备维护 |
| 一.基本配置 |
| 二.维护与管理 |
| 第五章重症监护 |
| 第一节ICU的设置与管理 |
| 一.ICU的设置 |
| 二.ICU的管理 |
| 第二节重症监测技术 |
| 一.循环功能监测 |
| 二.心电监测 |
| 三.肾功能监测 |
| 四.脑功能监测 |
| 五.呼吸功能监测 |
| 六.机械通气 |
| 七.动脉血气与酸碱监测 |
| 八.体温监测 |
| 第六章常见急症 |
| 第一节昏迷 |
| 一.病因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四.健康指导 |
| 第二节胸痛 |
| 一.病因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四.健康指导 |
| 第三节腹痛 |
| 一.病因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四.健康指导 |
| 第四节呼吸困难 |
| 一.病因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四.健康指导 |
| 第五节咯血 |
| 一.病因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四.健康指导 |
| 第六节呕血 |
| 一.病因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四.健康指导 |
| 第七节抽搐与惊厥 |
| 一.病因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四.健康指导 |
| 第七章休克 |
| 第一节概述 |
| 一.病因与分类 |
| 二.病理生理与临床特点 |
| 第二节护理评估 |
| 一.病情评估 |
| 二.心理社会评估 |
| 第三节急救护理 |
| 一.现场急救 |
| 二.转运与途中监护 |
| 三.临床监护.. |
| 第八章急性脏器功能衰竭 |
| 第一节急性心力衰竭 |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二节急性右心衰竭 |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三节急性呼吸衰竭 |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四节急性肾衰竭 |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五节急性肝衰竭 |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六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九章常见临床危象 |
| 第一节超高热危象 |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二节高血压危象 |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三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 一.诱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四节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
| 一.诱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五节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
| 一.诱因与发病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十章创伤 |
| 第一节概述 |
| 一.创伤分类 |
| 二.创伤的病理生理 |
| 三.创伤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
| 第二节创伤判断与评估 |
| 一.院外评分 |
| 二.院内评分 |
| 三.创伤评分进展 |
| 第三节身体主要部位损伤的救护 |
| 一.颅脑损伤 |
| 二.胸部损伤 |
| 三.腹部损伤 |
| 四.脊柱损伤 |
| 五.骨及骨关节损伤 |
| 第四节多发性创伤.复合伤 |
| 一.多发性创伤 |
| 二.复合伤 |
| 第十一章急性中毒 |
| 第一节概述 |
| 一.毒物的体内过程 |
| 二.中毒机制 |
| 三.病情评估 |
| 四.急救原则 |
| 第二节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
| 一.病因与中毒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三节杀鼠剂中毒 |
| 一.抗凝血类杀鼠剂 |
| 二.有机氟类杀鼠剂 |
| 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类杀鼠剂 |
| 第四节镇静安眠药中毒 |
| 一.中毒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五节阿片类镇痛药中毒 |
| 一.吗啡 |
| 二.哌替啶 |
| 三.二醋吗啡 |
| 第六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
| 一.病因与中毒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七节急性酒精中毒 |
| 一.中毒机制 |
| 二.病情评估 |
| 三.急救护理 |
| 第十二章意外伤害 |
| 第一节交通事故 |
| 一.概述 |
| 二.现场评估 |
| 三.现场救护 |
| 第二节淹溺 |
| 一.概述 |
| 二.现场评估 |
| 三.现场救护 |
| 第三节电击伤 |
| 一.概述 |
| 二.现场评估 |
| 三.现场救护 |
| 第四节中暑 |
| 一.概述 |
| 二.现场评估 |
| 三.现场救护 |
| 第五节烧伤 |
| 一.概述 |
| 二.现场评估 |
| 三.现场救护 |
| 第六节蛇咬伤 |
| 一.概述 |
| 二.现场评估 |
| 三.现场救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