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念明
页数:29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41729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除导论部分外,主要由五章构成。第一章宏观税负的决定及其状况与第二章税负结构及其状况,分别从总量与结构的两维层面探讨我国为什么应该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问题。其中:第一节分析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应该减税,以确定结构性减税的逻辑前提;第二节剖析我国的税负结构——对什么减税、减哪里的税、对谁减税,以确立结构性减税的施力点。而第三章结构性减税:宏观调控与税制结构优化与第四章结构性减税的方式及作用空间则探讨如何进行结构性减税的问题。其中,第三章从宏观调控与税制优化的两维视角,探讨了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操作路径;第四章则以税收优惠为基本载体,探讨了结构性减税的可行操作空间与具体作用路径;第五章增强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性的联动配套改革分析了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结构性减税的问题,重点剖析了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制约结构性减税的机制体制“瓶颈”及其化解。
作者简介
庞凤喜,1962年6月生,湖南湘潭人。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博士生导师组副组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获得的奖励与荣誉包括:国家税务总局特邀税收评论员、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专家。 张念明,男,1984年11月生,山东日照人,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在《税务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财经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报》等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课题一项,参与第一最课题两项,其中国家重大课题一项,参与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课题一项,参与多项山东省领导圈阅重大课题、青年委员调研课题及省情调研课题。其中,一项科研成果形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一项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国税务年鉴(2013)》。主要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政策与税收制度。
本书特色
庞凤喜、张念明等最的这本《宏观税负税负结构与结构性减税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深入梳理,结合本土语境,厘清结构性减税的概念;第二部分是第一章“宏观税负的决定及其状况”,力求对我国宏观税负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客观、中肯地分析评判,并探明其形成机理,为结构性减税确立总量前提;第三部分是第二章“税负结构及其状况”,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税负结构的划分,力求为我国税负结构的研究搭设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尽可能通过第一手资料,展现我国各层面税收负担的内在布局,为结构性减税确立施力方向及着力点;第四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是厘定结构性减税的操作方式,分别探讨税制优化式与宏观调控式结构性减税的操作脉络与实施路径,评判结构性减税的实践效果及进一步的作用空间;第五部分包括第五章,主要探讨确保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性的联动配套改革。
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六、研究方法
七、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宏观税负的决定及其状况
第一节 宏观税负的理论界定
一、宏观税负的概念
二、宏观税负的统计口径
三、可国际比较的政府财政收入统计口径
第二节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六、研究方法
七、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宏观税负的决定及其状况
第一节 宏观税负的理论界定
一、宏观税负的概念
二、宏观税负的统计口径
三、可国际比较的政府财政收入统计口径
第二节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职责定位:宏观税负的逻辑起点
二、公共品供给:宏观税负的引致基础
三、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税负的税基约束
四、税收优惠:宏观税负的减损诱因
五、政府收入结构:宏观税负的口径之分
六、税务管理能力:宏观税负法定与实际吻合度的实践基石
七、公共选择:宏观税负的程序保障
第三节 宏观税负水平的测度与衡量
一、静态指标
二、动态指标
三、综合性指标
第四节 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静态分析
二、动态分析
三、综合分析
四、当前我国宏观税负状况的成因分析
第五节 宏观税负水平的国际比较
一、与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比较
二、与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税负结构及其状况
第一节 税负结构的体系脉络
一、宏观税负结构
二、中观税负结构
三、微观税负结构
第二节 我国宏观税负结构的基本格局
一、大口径宏观税负结构:政府收入结构分析
二、小口径税系结构:三大税系收入状况分析
第三节 中观税负的结构性布局
一、产业税负及典型案例分析
二、区域税负
第四节 微观税负的结构性布局
一、企业税负结构及典型案例分析
二、企业与自然人之间的税负结构
三、个人税负结构及典型案例分析
第五节 基本结论:当前结构性减税的原则导向及施力点
一、法治导向:清减、规范收费,合理调整税费比重
二、税种导向:实现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合理协调
三、产业导向:合理平衡三大产业之间的税负
四、区域导向:实现区域间税负公平
五、企业导向:合理调整各类企业之间的税负
六、居民导向:实现居民之间的量能课税
第三章 结构性减税:宏观调控与税制优化
第一节 结构性减税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操作的重要载体
一、减税与增支:积极财政政策选择的两维向度
二、国际金融危机: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的外生契机
三、经济结构失衡: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出的内在源起
四、税负结构失调:结构性减税政策操作的实践落点
五、稳定税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新趋向
六、从需求侧减税向供给侧减税:结构性减税政策施力的新转向
第二节 结构性减税的两种实现方式:宏观调控与税制优化
一、宏观调控方式
二、税制优化方式
第三节 宏观调控方式下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作用机理
一、通过市场传导机制间接引致乘数效应
二、通过调控总需求与总供给实现经济均衡增长
三、以现行税制结构为制度操作框架
四、在既定框架内运行,但可对经济结构作出一定的引导性调整
第四节 税制优化方式下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形成机理
一、形成税制优化式结构性减税的经济诱因
二、实现税制优化式结构性减税的合理税负布局
三、确立税制优化式结构性减税的基础体制保障
四、破除税制优化式结构性减税的政治掣肘
五、确立税制优化式结构性减税的法治规则底线
第五节 我国结构性减税的操作路径与效应分析
一、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操作的基本路径与实践脉络
二、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操作路径之一:“减法”操作
三、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操作路径之二:“加法”操作
第六节 结构性减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以美国为例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减税政策回顾
二、美国减税政策的共性
三、美国减税政策的效果评价
四、美国减税政策对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的启示
第七节 进一步优化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路径选择
一、目标定位:构建结构优化、负担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税制
二、我国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操作指向
三、税收治理现代化导向下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路径选择
第四章 结构性减税的差异化税收方式及作用空间
第一节 税收优惠:结构性减税的基本实现方式
一、税收优惠是结构性减税的基本实现方式
二、税收优惠成为结构性减税基本实现方式的原因
第二节 当前我国结构性减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优惠方案缺乏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
二、税前评估、税中跟踪与税后反馈机制缺失
三、减税政策操作工具不合理
四、因人设法、因事设法的个别立法现象仍然存在
第三节 当前我国税收优惠的规模及其减税效应分析
一、我国税收优惠规模的衡量
二、当前我国税收优惠的减税效应
第四节 当前我国税收优惠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
一、税收优惠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
二、基于税收优惠的中国式税收竞争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优化我国结构性减税的税收优惠体系
一、逐步推进税收优惠的预算化管理
二、合理强化税收优惠的政策导向
三、努力提高税收优惠的合意性
四、定期开展税收优惠的绩效评估
第五章 增强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性的联动配套改革
第一节 提升涉税信息管理能力:夯实政策有效性实践基础
一、涉税信息管理能力的概念厘定
二、涉税信息管理能力促进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三、提升涉税信息管理能力促进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性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增强政策有效性体制基石
一、总体目标:建立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
二、全面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系统性、整体性改革:强化政策有效性的基本举措
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法治进程,强化权力之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制衡关系
参考文献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