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郝海波
页数:20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41735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效用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所感受到的心理满足感。不过对于这种满足感的可测性和人际间的可比性,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看法。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满足感是可以直接测量并加总求和的,因而其大小可以用基数来表示。例如,当我们消费某种商品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多少单位的效用。而序数效用着则论认为,说消费者能够从某种商品的消费中获得某种数量的效用是不可信的。
本书特色
郝海波最的这本《基数效用论的复兴及其对主流 经济学的贡献》共分为七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 一章为导论部分;第二章是对效用理论的发展历史进 行综述;第三章论述序数效用论的缺陷与不足;第四 章运用来自神经经济学的证据,证明基数效用不仅是 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可以进行客观地测量和人际比较 的;第五章阐述了度量基数效用的其他方法,即主观 幸福感的测评技术;第六章是基数效用论的应用,主 要阐述了“幸福悖论”以及对它的解释;第七章是结 论部分。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基数效用及其表现形式
二、基数效用论的衰败
三、基数效用论的复兴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及理论贡献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构安排
三、理论贡献
第二章 效用理论发展简史
第一节 效用理论的萌芽与开端
一、效用理论的萌芽:一般效用价值论
二、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效用理论
三、效用理论的开端:边沁的功利主义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基数效用及其表现形式
二、基数效用论的衰败
三、基数效用论的复兴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及理论贡献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构安排
三、理论贡献
第二章 效用理论发展简史
第一节 效用理论的萌芽与开端
一、效用理论的萌芽:一般效用价值论
二、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效用理论
三、效用理论的开端:边沁的功利主义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一、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雏形
二、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正式形成:边际革命
三、基数效用论的成熟与普及
四、不确定情况下的效用理论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一、对基数效用论的批判
二、序数效用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显示偏好理论
四、偏好的表述:序数效用函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序数效用论的缺陷与不足
第一节 序数效用论中的循环论证
一、揭示序数效用的两种方法
二、可积性问题中的循环论证
三、显示偏好理论中的循环论证
第二节 偏好与福利的不一致
一、实际偏好与福利的不一致
二、“显示偏好”与福利的不一致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应用领域的局限性
一、社会选择
二、不确定性问题
三、边际效用递减问题
第四节 序数效用论中的稳定偏好假设与“休谟问题”
一、稳定偏好假设
二、休谟问题概述
三、消费者理论中的自然齐一律
四、偏好的稳定性分析
五、对稳定偏好假设的技术性处理
六、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五节 复兴基数效用论的可行性
一、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基数效用的可测性与人际可比性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数效用的发现——来自神经经济学的证据
第一节 神经经济学概述
一、神经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活动
第二节 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一、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第三节 神经经济学对基数效用的发现
一、效用理论的发展与作为“黑箱”的大脑
二、基数效用的神经测量方法
三、基数效用的神经基础
四、发现基数效用的意义
第四节 神经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其他贡献
一、情感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二、对博弈论的贡献
三、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行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数效用的度量——主观幸福感测评技术
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效用测量方法
一、效用测量的历史渊源
二、货币测量法
三、经济剩余测量法
第二节 效用测量的“明示偏好”法:自陈量表法
一、自陈量表法简介
二、情感体验测评法
三、认知评价测评法
四、其他自陈报告法
第三节 非自陈报告测量法
一、外在行为特征测量法
二、生理指标测量
三、深入访谈法
第四节 自陈量表法评价
一、自陈量表法的缺陷
二、自陈量表法的优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数效用论的应用——“幸福悖论”及其解释
第一节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
一、“幸福悖论”的提出
二、收入与幸福关系的实证研究
三、关于“幸福悖论”存在性的争议
第二节 对“幸福悖论”的解释
一、相对收入理论
二、心理适应理论
三、愿望水平理论
四、社会资本理论与关系物品理论
五、过度工作理论与聚焦幻觉理论
六、其他理论
第三节 收入与幸福关系研究的新趋势
一、解释收入与幸福关系的各种理论趋于融合
二、引入更多的变量,对幸福进行跨学科研究
三、关注幸福对收入的影响
第四节 由“幸福悖论”引申出的政策建议
一、要更多地关注国民幸福水平而不是经济增长
二、适度地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增进幸福水平
三、更多地实施累进的消费税和所得税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信息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基数效用及其表现形式
二、基数效用论的衰败
三、基数效用论的复兴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及理论贡献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构安排
三、理论贡献
第二章 效用理论发展简史
第一节 效用理论的萌芽与开端
一、效用理论的萌芽:一般效用价值论
二、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效用理论
三、效用理论的开端:边沁的功利主义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基数效用及其表现形式
二、基数效用论的衰败
三、基数效用论的复兴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及理论贡献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构安排
三、理论贡献
第二章 效用理论发展简史
第一节 效用理论的萌芽与开端
一、效用理论的萌芽:一般效用价值论
二、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效用理论
三、效用理论的开端:边沁的功利主义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一、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雏形
二、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正式形成:边际革命
三、基数效用论的成熟与普及
四、不确定情况下的效用理论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一、对基数效用论的批判
二、序数效用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显示偏好理论
四、偏好的表述:序数效用函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序数效用论的缺陷与不足
第一节 序数效用论中的循环论证
一、揭示序数效用的两种方法
二、可积性问题中的循环论证
三、显示偏好理论中的循环论证
第二节 偏好与福利的不一致
一、实际偏好与福利的不一致
二、“显示偏好”与福利的不一致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应用领域的局限性
一、社会选择
二、不确定性问题
三、边际效用递减问题
第四节 序数效用论中的稳定偏好假设与“休谟问题”
一、稳定偏好假设
二、休谟问题概述
三、消费者理论中的自然齐一律
四、偏好的稳定性分析
五、对稳定偏好假设的技术性处理
六、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五节 复兴基数效用论的可行性
一、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基数效用的可测性与人际可比性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数效用的发现——来自神经经济学的证据
第一节 神经经济学概述
一、神经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活动
第二节 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一、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第三节 神经经济学对基数效用的发现
一、效用理论的发展与作为“黑箱”的大脑
二、基数效用的神经测量方法
三、基数效用的神经基础
四、发现基数效用的意义
第四节 神经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其他贡献
一、情感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二、对博弈论的贡献
三、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行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数效用的度量——主观幸福感测评技术
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效用测量方法
一、效用测量的历史渊源
二、货币测量法
三、经济剩余测量法
第二节 效用测量的“明示偏好”法:自陈量表法
一、自陈量表法简介
二、情感体验测评法
三、认知评价测评法
四、其他自陈报告法
第三节 非自陈报告测量法
一、外在行为特征测量法
二、生理指标测量
三、深入访谈法
第四节 自陈量表法评价
一、自陈量表法的缺陷
二、自陈量表法的优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数效用论的应用——“幸福悖论”及其解释
第一节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
一、“幸福悖论”的提出
二、收入与幸福关系的实证研究
三、关于“幸福悖论”存在性的争议
第二节 对“幸福悖论”的解释
一、相对收入理论
二、心理适应理论
三、愿望水平理论
四、社会资本理论与关系物品理论
五、过度工作理论与聚焦幻觉理论
六、其他理论
第三节 收入与幸福关系研究的新趋势
一、解释收入与幸福关系的各种理论趋于融合
二、引入更多的变量,对幸福进行跨学科研究
三、关注幸福对收入的影响
第四节 由“幸福悖论”引申出的政策建议
一、要更多地关注国民幸福水平而不是经济增长
二、适度地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增进幸福水平
三、更多地实施累进的消费税和所得税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