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维特根斯坦的维也纳::::

封面

作者:(美)阿兰·雅尼克(AllanJani

页数:412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07789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 导论: 问题与方法 ; 哈布斯堡的维也纳: 充满矛盾的城市 ; 语言与社会: 卡尔·克劳斯与维也纳的最后岁月 ; 文化与批判: 社会批判与艺术表达的界限等。

作者简介

阿兰•雅尼克(Allan Janik,1941— ),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奇科皮,先后毕业于圣
安塞姆学院、维拉诺瓦大学和布兰迪斯大学。他曾在喇沙书院和韦尔斯利学院教授哲学和思想史,现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布伦纳档案研究委员会的一员。另著有《提示汇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概念起源的研究》(Assembling Reminders: Studies in the Genesis of Wittgenstein’sConcept of Philosophy)、《隐喻的运用和滥用》(The Use andAbuse of Metaphor)、《哲学的风格、政治和未来》(Style, Politicsand the Future of Philosophy)等。

斯蒂芬•图尔敏(Stephen Toulmin,1922—2009),英国哲学家、作家、教育家,生于
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在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利兹大学、布兰迪斯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任教。他生前主要致力于道德理性的研究,出版过二十余部著作,涉及领域广泛,其中包括《回归理性》(Return to Reason)、《都市:现代性的隐藏议题》(Cosmopolis:The Hidden Agenda of Modernity)、《前瞻和理解:拷问科学的目的》(Foresightand Understanding: An Enquiry into the Aims of Science)等。阿兰•雅尼克(Allan Janik,1941— ),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奇科皮,先后毕业于圣
安塞姆学院、维拉诺瓦大学和布兰迪斯大学。他曾在喇沙书院和韦尔斯利学院教授哲学和思想史,现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布伦纳档案研究委员会的一员。另著有《提示汇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概念起源的研究》(Assembling Reminders: Studies in the Genesis of Wittgenstein’s
Concept of Philosophy)、《隐喻的运用和滥用》(The Use and
Abuse of Metaphor)、《哲学的风格、政治和未来》(Style, Politics
and the Future of Philosophy)等。

斯蒂芬•图尔敏(Stephen Toulmin,1922—2009),英国哲学家、作家、教育家,生于
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在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利兹大学、布兰迪斯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任教。他生前主要致力于道德理性的研究,出版过二十余部著作,涉及领域广泛,其中包括《回归理性》(Return to Reason)、《都市:现代性的隐藏议题》(Cosmopolis:
The Hidden Agenda of Modernity)、《前瞻和理解:拷问科学的目的》(Foresight
and Understanding: An Enquiry into the Aims of Science)等。

译者殷亚迪,博士,就读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政治学理论专业。另有译著
《欧洲商贩史》。信息

本书特色

维特根斯坦是一位生长于非凡的社会环境中的非凡哲人。他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晚期的维也纳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彼时的维也纳在建筑与艺术、新闻业与法理学、哲学与文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成就辉煌。
本书旨在还原20世纪初维也纳璀璨的文化景象下的维特根斯坦,一方面重建了维特根斯坦与同时代维也纳人之间、德语思想与其时代的艺术之间的关联及其重要意义,展示了现代世界从行将瓦解的奥匈帝国中诞生的过程;另一方面则展现出维特根斯坦是如何在同时代维也纳知识分子——如弗洛伊德、维克托·阿德勒、阿诺德·勋伯格、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以及奥斯卡·科柯施卡——的砥砺下,冲破沉闷幽暗的旧统治的牢笼,铸就自己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的。
以维特根斯坦为核心人物,本书描绘了处于一个特殊时代的维也纳的文化生活画卷,详述了许多著名艺术家、知识分子的生活及思想的形成,其中包括弗洛伊德、勋伯格、叔本华等中国读者熟悉且颇有兴趣了解的人物。

目录

1. 导论:问题与方法
2. 哈布斯堡的维也纳:充满矛盾的城市
3. 语言与社会:卡尔·克劳斯与维也纳的最后岁月
4. 文化与批判: 社会批评与艺术表达的界限
5. 语言,伦理与表象
6. 重访《逻辑哲学论》:一项伦理之举
7. 维特根斯坦其人及其后期思想
8. 专业化与文化:现代运动的自杀
9. 后记:异化的语言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维特根斯坦的维也纳::::》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9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