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无线光MIMO系统中空时编码理论

封面

作者:柯熙政//谌娟//邓莉君

页数:31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304012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无线光通信与射频通信在调制/解调方法、信道特性及信号检测诸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空时编码是达到或逼近MIMO无线信道容量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使用多径效应来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性能增益。《无线光MIMO系统中空时编码理论》借鉴前人在射频领域的研究结果,将空时编码推广到无线光通信领域。结合无线光通信领域广泛采用的类脉冲位置调制,对正交空时分组码、分层空时编码、混合空时编码、空时网格编码、差分空时编码、酉空时编码、自适应分层空时编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常用的检测算法进行了分析。书末附有常用检测算法程序,便于读者学习和研究。  《无线光MIMO系统中空时编码理论》适合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前言
1 绪论1.1 无线激光通信1.2 光MIM0技术的研究现状1.2.1 国外发展现状1.2.2 国内发展现状1.3 光MIMO系统1.3.1 光MIMO系统的组成1.3.2 无线光MIMO技术的分类1.3.3 无线光MIMO中的空时编码分类1.3.4 从SISO信道到MIMO信道的演变1.4 无线光MIMO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参考文献2 湍流大气中多孔径发射/多孔径接收技术2.1 多光束发射系统性能分析2.1.1 多光束发射的光强起伏2.1.2 多光束发射的光强分布2.1.3 多光束发射系统误码率特性2.2 多孔径接收2.2.1 多孔径接收器的等效平均因子2.2.2 误码率性能分析2.3 多光束发射/多孔径接收实验2.3.1 多光束发射系统组成及实验2.3.2 多孔径接收系统构成及相关实验参考文献3 信道模型与信道容量3.1 光MIMO的信道模型3.1.1 光MIMO的信道模型3.1.2 PPM调制时MIMO的信道模型3.2 光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3.2.1 信道系数确定时光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3.2.2 信道系数随机时光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3.2.3 典型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3.2.4 PPM调制时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3.3 OOK调制与PPM调制性能比较3.3.1 OOK与PPM调制时的性能3.3.2 无线光MIM0信道容量仿真3.4 空时编码设计准则3.4.1 慢Raleight衰落信道的编码设计准则3.4.2 快Raleight衰落信道的编码设计准则参考文献4 正交空时分组码4.1 Alamotlti空时编码4.1.1 A1amouti码的编码4.1.2 A1amotni码的译码4.2 光通信中的Alamouti空时编码4.2.1 改进Alamouti码的编码4.2.2 改进后Alamotuti码的译码4.3 比特补码式的正交空时编码4.3.1 比特补码式正交空时码的编码方法4.3.2 比特补码式正交空时编码的译码4.3.3 比特补码式正交空时编码的误码性能4.3.4 仿真分析4.4 脉冲位置正交空时编码4.4.1 脉冲位置正交空时编码的编码原理4.4.2 脉冲位置正交空时编码的译码原理4.4.3 脉冲位置正交空时编码的误码性能4.4.4 仿真分析4.5 级联正交空时编码4.5.1 RS码4.5.2 级联正交空时编码4.5.3 级联正交空时编码的性能分析参考文献5 分层空时编码5.1 大气激光通信中分层空时编码模型5.1.1 分层空时码模型5.1.2 分层空时码的编码原理5.2 分层空时编码的译码算法5.2.1 分层空时码编译码原理5.2.2 最大似然译码算法5.2.3 线性译码算法5.2.4 非线性译码算法5.2.5 分层空时码的检测方法5.2.6 串行干扰消除译码算法和线性译码算法的比较5.2.7 PPM调制时分层空时码的误码性能分析5.3 分层空时码性能分析5.3.1 水平分层空时编码5.3.2 对角分层空时码5.3.3 螺旋分层空时编码5.3.4 H-BIAST、D-BLAST和T-BLAST性能对比分析5.3.5 级联分层空时码仿真分析5.4 垂直分层空时码性能分析5.4.1 最大似然译码算法的性能分析5.4.2 线性译码算法的性能分析5.4.3 串行干扰消除译码算法的性能分析参考文献6 混合空时编码6.1 光通信中混合空时编码的编码6.2 光通信中混合空时编码的译码6.3 混合空时编码的性能分析6.3.1 误码性能分析6.3.2 几种编码方式下分集度和频谱效率的对比6.4 仿真分析参考文献7 空时网格编码7.1 空时网格编码7.2 MIMO-PPM分析7.3 无线光MIMO空时网格码7.3.1 发射信号模型7.3.2 4PPM-STTC编码调制与译码7.3.3 仿真及结果分析参考文献8 差分空时编码8.1 差分空时码的研究现状8.2 基于群码的差分空时码8.2.1 基于群码的差分空时码的编码8.2.2 基于群码的差分空时码的译码8.3 光通信中的差分空时码8.3.1 基于2PPM调制的差分空时码的编码8.3.2 基于2PPM调制的差分空时码的译码8.3.3 仿真分析参考文献9 酉空时编码9.1 酉空时码的编码原理及差分酉空时码调制9.2 基于旋转因子的酉空时码编码9.2.1 射频中基于相移键控的酉空时编码9.2.2 基于PPM调制的酉空时编码9.3 酉空时码的译码原理9.3.1 已知信道状态信息9.3.2 未知信道状态信息9.4 仿真结果参考文献10 自适应分层空时编码10.1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10.2 自适应调制编码的基本原理10.3 FSO-MIMO中4×4的自适应分层空时编码10.3.1 FSO-MIMO中4×4的自适应分层空时编码的原理10.3.2 光通信中的正交空时分组码与垂直分层空时码10.3.3 自适应分层空时码的编码10.3.4 自适应分层空时码的译码10.4 接收信噪比的计算10.5 仿真分析参考文献11 室内MIMO-VLC系统性能分析11.1 室内MIMO-VLC系统模型11.1.1 发射机设计11.1.2 接收阵列设计11.1.3 最大似然联合检测11.1.4 选择合并算法11.2 室内MIMO-VLC系统性能11.2.1 误码性能11.2.2 信道容量11.3 空时编码11.3.1 MIMO-VLC系统空时编码模型11.3.2 双发射天线空时编码11.3.3 多发射天线空时编码11.3.4 最大似然译码参考文献12 MIMO技术的检测算法12.1 MIMO系统的基本检测算法12.1.1 最大似然检测算法12.1.2 线性检测算法12.1.3 非线性检测算法12.1.4 仿真结果12.2 MIMO系统的迭代检测算法12.2.1 MIMO迭代检测技术12.2.2 MIM0迭代检测算法12.2.3 MonteCarlo统计方法12.2.4 MCMC检测算法12.2.5 仿真结果12.3 Turho码编码12.3.1 Turbo迭代译码结构12.3.2 MAP算法12.3.3 Log-MAP算法12.3.4 Turbo-BLAST系统12.3.5 迭代检测算法参考文献附录1 ZF检测算法附录2 MMSE检测算法附录3 ZF准则(串行干扰抵消算法)附录4 MMSE准则(串行干扰抵消算法)附录5 ZF准则(排序串行干扰抵消算法)附录6 MMSE准则(排序串行干扰抵消算法)附录7 MCRB-MCMC迭代检测附录8 MCRB-U-MCMC迭代检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无线光MIMO系统中空时编码理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9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