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代武,何光勤编
页数:211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43488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第3版)/空中交通管理系列教材》主要供交通运输学科空中交通管理方向的本科教学使用。《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第3版)/空中交通管理系列教材》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批准,依据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的相关规范,以及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第3版)/空中交通管理系列教材》内容包括飞行程序的非精密进近、飞行程序的精密进近、飞行程序的雷达进近、基于性能导航程序的设计和实施、离场程序的设计和实施和机场运行低标准等。
目录
第一节 飞行程序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程序构成及基本要求
第三节 程序设计的基本参数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
第一节 仪表进近程序的建立
第二节 最低超障高度的计算
第三节 复飞程序
第四节 目视盘旋进近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反向和直角航线保护区的设计
第一节 程序设计的有关准则和区域参数
第二节 反向程序保护区的设计
第三节 直角航线保护区
第四节 反向和直角航线区的缩减和区域的简化画法
第五节 反向和直角程序的中间和最后进近区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障碍物的评价
第三节 确定ILS进近的oCH
第四节 ILS进近的中间和起始进近区
第五节 I类ILS航向台偏置或下滑台不工作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雷达进近程序
第一节 监视雷达进近程序
第二节 PAR进近程序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离场和进场程序设计
第一节 离场程序一般原理
第二节 离场航线
第三节 全向离场
第四节 紧急程序及应公布的资料
第五节 最低扇区高度(MSA)
第六节 进场航段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机场运行最低标准
第一节 起飞最低标准-
第二节 I类PA、APV、NPA和目视盘旋的最低标准
第三节 Ⅱ/Ⅲ类PA的最低标准
第四节 机场设备故障或降级对运行标准的影响
第五节 飞行运行的要求
复习思考题
附录
参考文献
节选
《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第3版)/空中交通管理系列教材》: 一、标准仪表进场 (一)总则 本节所包含准则适用于所有标准仪表进场。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设计从航路结构至起始进近定位点的进场航线。只有这些航线能够提供运行上的好处才应该建立和公布。应该考虑当地的空中交通流量。进场航线的长度不得超过提供导航引导的导航设施运行服务范围。 标准仪表进场(STAR)应该简单并易于理解,在程序中只应该包括用于ATS目的和确定航空器飞行航迹时必不可少的导航设施、定位点或航路点。 一个标准仪表进场航线应该适用于尽可能多类型的航空器。 标准仪表进场航线应该在一个定位点开始,如无线电导航设施、交叉定位点、DME定位或航路点。 通过连接通常位于ATS航路上的一个重要点与一个仪表进近程序的起始点,标准仪表进场航线应该允许从航路阶段过渡到进近阶段。 设计的标准仪表进场航线应该允许航空器沿航线导航,减少雷达引导的需要。 标准仪表进场航线可以服务于终端区内的一个或多个机场。 程序设计应该考虑通过实施连续下降而获得环境和效率上的好处。如果有速度和高度限制也应该考虑。在与运营人的协商中,应该考虑所涉及类型航空器的运行能力。 当有可能时,STAR的设计应该使用DME定位或航路点而不是交叉定位。 DME弧可以为一条进场航线的全部或一部分提供航迹引导。最小的圆弧半径应该为18.5 km(10 n mile)。圆弧可以在起始进近定位点,或其之前连接到直线航迹,在这种情况下,圆弧和航迹的夹角不得超过120°。如果夹角超过70°,则应该指定一条前置径向线,提供至少距离为“d”的提前量,以帮助引导转弯(d=r×tan(α/2);r为转弯半径;α为转弯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