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禾生
页数:42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2081324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 1988年,平安是在深圳蛇口诞生的一家小公司。如今,平安是在世界舞台舒展长袖的金融集团。20多年间,平安的成长折射着中国金融业的巨变。平安集团起于保险,志在综合金融集团的理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而其跻身世界500强的速度和辉煌成就更是举世瞩目。 平安缘起何方?怎样的创业者,怎样的团队,怎样的管理和经营创新,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企业?平安崛起的背后,又是怎样一幅中国的金融开放和改革的画卷? 《大道平安》忠实记录一路走来的中国平安,更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变革中的中国金融业和置身其中的领袖企业。
作者简介
?? 王禾生 (笔名),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高级顾问。??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首次记录平安集团高速成长的传奇!全方位披露保险业巨头的发展内幕,折射中国金融改革沉浮的台前幕后。
目录
序一 造就基业长青的中国企业柳传志
序二 平安——中国金融业的一朵奇葩胡祖六
楔子
序篇 源远流长
1872,轮船招商局
袁庚蛇口
说服袁庚
在改革大潮中诞生
第一部分 创业风云(1988—1992)
第一章 起程
中国保险业的新起点
“开业头一年先不谈什么利润了”
5月27日的开业庆典
招兵买马
渐渐打开局面
第一个年底总结表彰会
第二章 蛰伏期
无心插柳:来自刘鸿儒的指点
形势比人强,只好翘首等待
海南岛上的机会
第一个特区外机构
“要有压力感和紧迫感”
走出蛇口,落脚深圳
蓄势待发
第三章 转折年
春天的故事
拓荒天津卫
成为“中国平安”
破冰机动车辆保险
承保卫星发射——这是一个责任问题
证券业务,从一个部门到一家公司
平安夜
第二部分 寿险为王(1993—1997)
第四章 拓土开疆
马明哲的决心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麻雀变凤凰
银湖会议:变革营销体制
平安总动员
摩根与高盛的故事
先结婚再谈恋爱,这是中国国情
第五章 遍地英雄
资本国际化的连锁效应
行业体制变革奏响之年
创业艰难百战多
“激情”的寿险
群雄并起的时代就要来临
资产一体化的艰难
第六章 繁荣危机
增员,增员,增员
最大的危机就是人没有了危机意识
第一次大规模行业整顿
降息制造出一颗定时炸弹
第三部分 变革与考验(1998—2002)
第七章 外脑麦肯锡
困难时分
“河水湍急,我们为什么不请懂行的人搭座桥?”
画了一幅“改革地图”
踏上脱胎换骨的路
“需要企业自己的功夫”
10周年
发展势头被摁进了制度约束的河道里
第八章 踩在新产品上起跳
新产品策略
投资连结保险的前奏
上海试点
所向披靡的非传统产品
“明显跑赢大市”的投资账户
股市陡转直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九章 直面“投连风波”
丢了颗钉子——第一件退保
新世纪第一年结束了
羊群效应与池塘涟漪
品牌保卫战
芭堤雅讲话:百年老店,诚信为基
最具规模的公益活动
愈演愈烈
第十章 行动与反思
“客户关怀工程”
不是滑铁卢
“究竟错在哪里”
代价不菲的一堂课
新的商业伦理概念:企业公民
新价值管理文化
第四部分 分业经营集团上市(2003—2004)
第十一章 牵手汇丰
137岁的汇丰与14岁的平安
不同时期选择不同股东
汇丰带来了什么
重在执行
第十二章 漫漫分业路
分业经营的回顾
“第二个10年远景和战略是什么?”
气喘吁吁的市场
“一意孤行”的马明哲
终于挂上了集团的牌照
狼来了——纵论WTO
行业的上市元年
谋求集团整体上市
第十三章 挺进资本市场
“非典时期”闯荡北京
名正言顺的员工投资集合
把福亚银行收归名下
人才国际化的高峰:梁家驹进场
三队奔波全球路演
“我们是潇洒走一回”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第五部分 大金融(2005—2008)
第十四章 领跑的保险
咬着不放的“综合金融”
寿险服务与管理的升级
“当冠军的念头”
激越的“龙门飞跃”
千亿市价、万亿梦想
二元化战略
第十五章 银行掘进
做大银行的机会
一场久拖不决的博弈
?????? 另一场收购战
得失之间
平安银行诞生
第三根业务支柱:资产管理
第十六章 回归A股
路演与询价
平安的3月1日
用追求领先的文化,承受万亿元级的竞争强度
新理念:运营管理的后台集中
交叉销售渠道为王
“帆船酒店”——综合金融理念的载体
综合金融、专业经营
尾声新征途的起点
后记
附录一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架构
附录二 公司发展大事记
附录三 人名录(以姓氏拼音排序)
附录四 媒体聚焦平安??????
节选
《大道平安》: 证券业务,从一个部门到一家公司 平安证券部自1991年9月初开始试营业以来,规模不断得到扩充。1992年年初,团队里已经有21个生龙活虎的员工,胡杰是他们的头。财务、流程、制度在部门里初步建了起来,研究和规划性质的工作则和投资部一起协调。虽然上一年只有一个罗湖营业部,不过在只有半个年度的试营业期间,每个人还是为公司创造了近10万元的利润。这年春天结束的时候,平安证券部正式营业了。 证券部做的是接受委托和公布委托结果的事情。那个时候股民买卖股票要到柜台排队,把要交易的品种告诉柜面人员,柜面人员再把交易表转给申报人员,申报人负责到证券交易所去撮合。交易的结果要等到交易所把成交量和成交价报回来给申报员,申报员再一一登记在案后提交给电脑人员输入电脑公布出去,远不如现在在网上点几下鼠标或者一个电话就能办妥。1990年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夺谁先开业,仓促抢跑时成交方式还都是口头唱报和白板竞价。 到5月份的时候,蛇口业务分部开业。王利平作为负责人来到证券营业部。二季度,深圳证券市场行情开始火热,当时证券营业厅已经配备了多台电脑,电脑部最早的员工谢虹安装了第一套交易软件,而平安证券的第一个技术法宝“电话委托系统”的使用步骤说明也是她自己起草的。证券部当时在深圳的对手主要是特区证券和招商证券,实力都不可小觑。平安证券决定走打技术战的路,深圳媒体一度关注的新闻是“平安证券是深圳首家运用电话自动委托系统的证券交易部”。不光委托,行情情况和成交明细都可以在家拨个电话知晓,这对厌倦了排队的股民真是天大的好事。几万客户“呼啦”就涌进了平安证券的客户名单。 年中的时候,公司成交了23亿元的买卖,利润已经十分可观,有998万元之多,胡杰拿出年初的任务一算,已经完成年计划的99%了。形势一片大好。平安1991年上半年投资收入的来源主要还是利息和同业拆出,1992年证券业务就排在最前面了。8月的最后一天,马明哲在深圳分公司的会议上谈到公司的情况,也对证券业务大为满意。“在证券方面成绩非常突出”,“交易量原来在深圳市证券业务排位第15名,现在一跃到第3名,上半年盈利1000万元”,“而且还是在目前仅有两个网点,蛇口分部刚开业的情况下”,“业绩是突出的”。证券部人人踌躇满志,信心满怀,在工作会上纷纷决心在下半年继续奋斗,“再创证券新奇迹”。 1992年8月的深圳注定是要在中国金融史上写下一笔的,尽管并不光彩。此前的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将股价涨跌幅彻底放开。当天上证指数疯涨了105%。接下来的日子,人人都欢天喜地,账面资产节节蹿升的兴奋压抑了恐惧。“钱这么容易来么?”周末收市的时候沪市面值100元的“豫园股票”市值已经是10009元,没有一个人看到这个数字后不瞠目结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