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梁柏有
页数:244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34086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梁思永是中国近代受过田野考古学专门训练的第一人,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思文永在(我的父亲考古学家梁思永)》由梁思永的女儿梁柏有编著,内容涵盖了梁思永一生的家庭、学习、工作、生活、交游等方方面面,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在附录部分,作者整理了近年来关于梁思永的评价、追忆等资料,颇具资料价值。
本书特色
《思文永在:我的父亲考古学家梁思永》对粱思永的生平和家庭生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关心和研究中国现代考古学,以及研究、了解粱思永对现代考古学的贡献的有关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言
写在前面
第一章快乐童年无忧无虑
父亲的家庭
我所崇拜的祖父
我的两位祖母
在日本的日子
祖母王桂荃与“母亲树”
祖父梁启超和舅公李端棻的交往
第二章乱世求学专攻考古
父亲在清华
祖父与清华
少年意气,热血爱国
祖父的期望序言
写在前面
第一章快乐童年无忧无虑
父亲的家庭
我所崇拜的祖父
我的两位祖母
在日本的日子
祖母王桂荃与“母亲树”
祖父梁启超和舅公李端棻的交往
第二章乱世求学专攻考古
父亲在清华
祖父与清华
少年意气,热血爱国
祖父的期望
祖母李蕙仙去世
中国接受西方正规考古学训练之第一人
殷殷家书
父亲的笔记
弗拉基米尔·乔基尔森
梁思永对《阿留申群岛考古调查报告》的读书笔记
梁思永对《堪察加半岛考古调查报告》的读书笔记
祖父去世
附:梁墓的故事
第三章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赴东北首次田野考古
昂昂溪文化
因殷墟发掘而实践出的“文化层”概念
三叠层——在城子崖、殷墟找到推翻西方学者谬论的证据
中国第一号“采取古物执照”
侯家庄西北岗的三次发掘
最后的三次殷墟发掘
殷墟十五次发掘小记
对龙山文化考察的再深入
附:考古之外的生活——父母恋爱史
附:考古之外的生活—一三十年代的生活留影
第四章日寇入侵古物播迁
战云密布,离宁迁移
长沙的遭遇
迁往何处
长沙之别
经桂林、越南转道昆明
在昆明的艰辛生活
蓖麻油和“打摆子”
关于手工业调查的业余计划
苍洱文化
参加太平洋学术会议
第五章病榻之上拼命三郎
羊街八号和房东罗南陔
长江沿岸一古镇—李庄
可怕的疾病来袭
卧病在床的“拼命三郎”
傅斯年的奔走相助
李庄——留下我童年记忆的地方
抗争病魔,赴渝就医
第六章时不我待鞠躬尽瘁
全家飞往北平,史语所前往台湾
就任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三口之家
壮志未酬,与世长辞
第七章斯人已去传承怀念
来之不易的殷墟发掘报告
考古学家高去寻先生
没有被遗忘的昂昂溪
悠悠岁月,独自前行
附:李福曼老人晚年生活照片
第八章学术功绩世人评说
粱思永先生和中国现代考古学
考古方法改革者梁思永先生
现代考古学的开拓者——梁思永
梁思永先生对中国考古学的五大贡献
“纪念粱思永先生发掘昂昂溪遗址80周年暨昂昂溪考古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对梁思永及其对昂昂溪史前遗址发掘的看法
第九章血脉亲缘永驻心问
我的三叔粱思永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纪念三叔公梁思永
参考书目
后记信息
写在前面
第一章快乐童年无忧无虑
父亲的家庭
我所崇拜的祖父
我的两位祖母
在日本的日子
祖母王桂荃与“母亲树”
祖父梁启超和舅公李端棻的交往
第二章乱世求学专攻考古
父亲在清华
祖父与清华
少年意气,热血爱国
祖父的期望序言
写在前面
第一章快乐童年无忧无虑
父亲的家庭
我所崇拜的祖父
我的两位祖母
在日本的日子
祖母王桂荃与“母亲树”
祖父梁启超和舅公李端棻的交往
第二章乱世求学专攻考古
父亲在清华
祖父与清华
少年意气,热血爱国
祖父的期望
祖母李蕙仙去世
中国接受西方正规考古学训练之第一人
殷殷家书
父亲的笔记
弗拉基米尔·乔基尔森
梁思永对《阿留申群岛考古调查报告》的读书笔记
梁思永对《堪察加半岛考古调查报告》的读书笔记
祖父去世
附:梁墓的故事
第三章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赴东北首次田野考古
昂昂溪文化
因殷墟发掘而实践出的“文化层”概念
三叠层——在城子崖、殷墟找到推翻西方学者谬论的证据
中国第一号“采取古物执照”
侯家庄西北岗的三次发掘
最后的三次殷墟发掘
殷墟十五次发掘小记
对龙山文化考察的再深入
附:考古之外的生活——父母恋爱史
附:考古之外的生活—一三十年代的生活留影
第四章日寇入侵古物播迁
战云密布,离宁迁移
长沙的遭遇
迁往何处
长沙之别
经桂林、越南转道昆明
在昆明的艰辛生活
蓖麻油和“打摆子”
关于手工业调查的业余计划
苍洱文化
参加太平洋学术会议
第五章病榻之上拼命三郎
羊街八号和房东罗南陔
长江沿岸一古镇—李庄
可怕的疾病来袭
卧病在床的“拼命三郎”
傅斯年的奔走相助
李庄——留下我童年记忆的地方
抗争病魔,赴渝就医
第六章时不我待鞠躬尽瘁
全家飞往北平,史语所前往台湾
就任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三口之家
壮志未酬,与世长辞
第七章斯人已去传承怀念
来之不易的殷墟发掘报告
考古学家高去寻先生
没有被遗忘的昂昂溪
悠悠岁月,独自前行
附:李福曼老人晚年生活照片
第八章学术功绩世人评说
粱思永先生和中国现代考古学
考古方法改革者梁思永先生
现代考古学的开拓者——梁思永
梁思永先生对中国考古学的五大贡献
“纪念粱思永先生发掘昂昂溪遗址80周年暨昂昂溪考古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对梁思永及其对昂昂溪史前遗址发掘的看法
第九章血脉亲缘永驻心问
我的三叔粱思永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纪念三叔公梁思永
参考书目
后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