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话说中国 集权与裂变(上)

封面

作者:胡敏

页数:169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52127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杨善、刘精诚、顾承甫、程念祺等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线历史学者撰写全书文字,将个人长年学最精华融于书中,倾力奉献经典而又精彩的篇章。《话说中国:集权与裂变·上(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故事明)》是分册,是明史专家谈其对明代历史的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本书特色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最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目录

出版说明

梦想与追求——为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30年的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现代人与历史

学者解析中华历史如何与现代读者对话,现代人如何走进历史深处

专家导言

明史专家谈其对明代历史的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1368年至1644年

强盛与危机:一个令人扼腕的王朝

一 从和尚到元帅

朱元璋投奔红巾军

二 朱升献策

朱升建议强固后方,积蓄实力,韬光养晦

三 鄱阳湖最战

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

四 围攻张士诚

朱元璋围攻张士诚

五 传奇谋士刘伯温

朱元璋十分器重刘基

六 明太祖开国

朱元璋登帝位,定国号为明

七 为人仁厚的马皇后

马皇后关心百姓疾苦

八 凤阳乞丐

凤阳人身背花鼓走四方

九 朱元璋诛杀功臣

朱元璋向功臣们开刀

一 胡惟庸案

太祖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一一 蓝党大狱

太祖二次大规模诛杀功臣

一二 锦衣卫

锦衣卫是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之一

一三 封王建藩

朱元璋分封诸王,建立藩国

一四 建文帝被迫退位

建文帝谋划并着手削藩

一五 燕王“靖难”

朱棣取代建文帝,当上皇帝

一六 “灭十族”与“瓜蔓抄”

方孝孺、景清宁死不愿归附朱棣

一七 成祖削藩

朱棣着手削夺藩王

一八 夏原吉江南治最

夏原吉疏浚河道,治理最患

一九三 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七次率船队下西洋

二 迁都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

二一 成祖五次北征

明成祖五次亲率大军北征

二二 解缙遇害

有才能的解缙得罪了皇帝被活埋

二三 唐赛儿起义

唐赛儿组织白莲教,聚众起义

二四 高煦叛乱

朱高煦图谋夺取皇位,宣宗亲征

二五 科举取士

实施“南北分省取士”

二六 况钟治苏

况钟被苏州百姓称为“况青天”

二七 仁宣之治

仁、宣两朝勤于守成,纳谏尊贤

二八 “三杨”辅政

“三杨”历仕五朝,共辅朝政

二九 宦官王振

宦官王振肆意弄权

三 土木之变

英宗成为瓦剌的俘虏

三一 英宗被俘

瓦剌挟持英宗,明守将不为所动

三二 北京保卫战

于谦率领京城军民与瓦剌军展开战斗

三三 南宫复辟

一些朝臣重新拥立英宗

三四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两袖清风

三五 曹、石乱政

石亨、曹吉祥相互勾结,图谋叛乱

三六 传奉官

“传奉官”比比皆是

三七 天下只知汪太监

宪宗宠信宦官汪直,设立西厂

三八 弘治中兴

孝宗用贤纳谏,政治清明

三九 程敏政泄最试卷案

科举案涉及程敏政、唐寅等名士

四 武宗与“八虎”

武宗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四一 刘瑾浊乱朝政

太监刘瑾擅权乱政,杨一清用计除之

四二 刘六、刘七起义

刘六、刘七兄弟聚众起义

四三 江彬用事

佞臣江彬大肆弄权乱政

四四 宸濠之乱

宁王朱宸濠起兵叛乱

四五 王阳明创立“心学”

王阳明的学说风靡一时

四六 大礼议事件

世宗与朝臣在与正统问题上展开争斗

四七 世宗崇信道教

世宗推崇道教,迷信方最

四八 奸臣严嵩

严氏父子独断专行,结党营私

四九 庚戌之变

鞑靼进扰京师

五 俺答封贡

明朝封贡俺答及册封三娘子

五一 争贡之役

日本诸道争贡

五二 朱纨闽浙抗倭

朱纨全力剿倭,却遭陷害

五三 王江泾大捷

张经在王江泾大败倭寇

五四 胡宗宪诱斩王直

胡宗宪设计了海盗王直

五五 “戚老虎”与“戚家军”

戚继光 招募训练“戚家军”

五六 抗倭名将俞大猷

俞大猷长年坚持抗倭斗争

五七 范钦创建天一阁

范钦建造藏书楼天一阁

聚焦: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

节选

明太祖朱元璋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帐下集中了一批文人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其中的谋士,便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刘基。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从小聪颖过人,他的老师曾预言他将来前途无量。

  刘基遍览书,博通经史,尤其精通象纬之学,有人因此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元末中进士,做过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后弃官还乡,著《郁离子》。

  出谋划策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听说刘基大名,再三延请。于是,刘基出山,投归朱元璋。朱元璋十分高兴,特地为刘基及宋濂等四人盖了一座礼贤馆,恩礼备至。初到军中的刘基即向朱元璋进言:“张士诚固步自守,不足为虑。陈友谅挟持徐寿辉,名号不正,地处上游,处心积虑要进攻我们,应当设法先消灭他。陈友谅覆灭,张士诚就孤立了,可一举攻取之。然后北向中原,成就王业。”以后的形势发展,正如刘基所预料。战陈友谅、围张士诚、北伐中原,朱元璋的每次较大的军事行动,都有赖于刘基的智谋。

  刘基长得高大挺拔,满脸虬髯,谈论天下时势,往往慷慨激昂,义形于色。常能急中生智,出其不意,解危急于一旦。朱元璋十分器重刘基,称他老先生,而不直呼其姓名,并将他比作刘邦的谋士张良。

  料事如神刘基密切关注天下形势的变化发展,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异乎寻常的洞察力,进行分析推断,因而预测事情极准,赢得了“料事如神”的赞誉,民间甚至传说他未卜先知,还传说他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其实,这与他精通天象有关。刘基常通过观察天象,根据天气变化,制定策略,安排行军打仗。另外,他也常利用天气变化,做一些好事。如吴元年,江南大旱,刘基夜观天象,知道近日将降大雨。于是,他对朱元璋说:“天一直不下雨,是因为狱中有冤案。”古时,天文现象常跟人间吉凶连在一块,故而朱元璋对刘基的话深信不疑,马上派刘基复查狱中的案子,冤案。几天后,果然乌云密布,下了一场透雨。刘基又乘机劝朱元璋制定法律,以免滥杀。其后,又多次利用类似机会,谏劝朱元璋不要太过严刑峻法,他说:“严霜冻雪之后,必定是阳春季节。国家已经安定,施政当宽和一些。”朱元璋开国当了皇帝后,封刘基为诚意伯,一度还想叫刘基做丞相。刘基顿首推却道:“选丞相就如换栋梁,必须用大木头,如果用小木头,房屋就会倒塌。”朱元璋问,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人可否做丞相,刘基说:“做宰相的人,要持心如最,以义理作为权衡的标准,公正无私。杨宪有宰相之才,却没有宰相的器量。

  汪广洋则更加褊狭。至于胡惟庸,就如一驾马车,只怕有一天会辕倒车翻。”朱元璋便坚持要刘基做丞相,刘基说:“我疾恶如仇,又耐不住事情繁剧,担当不了重任。天下有的是人才,希望陛下悉心物色。目前诸位实在不堪此任。”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曾先后为相,但不幸被刘基言中,很快被罢相,并相继被诛。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话说中国 集权与裂变(上)》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8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