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梁晓声
页数:260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21408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虎文化作为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我国人民的
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和内涵极为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我国
虎文化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无论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
说、戏曲,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
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在甲骨文中,“虎”字就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
象形虎。1987年在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
约为6000年,伴于一位祖先遗骨的东西两侧,依照方位,恰与后世盛行的“
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被誉为“中华第一虎”。此后
从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朝、汉朝的石雕、石刻和画像石,以及青
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瓷器中,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的纹饰、造型更加
丰富。例如,在青铜器中,商代的龙虎尊的主题纹是“虎口衔人”;司母戊
大鼎的鼎耳的外廓饰着一对虎纹,虎口相向,口中含着人头;妇好墓出土的
铜钺上也有“虎钉衔人”纹;特别是一件名叫“虎食人卣”的商代作品,卣
的三个支点是虎的两条后腿和尾巴,虎的前爪抱持一人,张口欲啖人首,形
象生动,撼人心魄。不过,这个造型反映的并不是虎吃人,而是古代人对虎
的崇拜。在我国历史上,以虎为题的工笔画、写意画、漆画等更是不胜枚举
。在年画、泥塑、皮影、剪纸、布玩具等民问美术作品中,虎的形象则有很
多不再是凶猛的野兽或者权威的象征,而是一种可亲可爱的动物。汉朝时,
人们都在除夕之夜在门上画虎以驱鬼魅。因为《山海经》中说道:在沧海之
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上有一株桃树,其枝叶盘曲舒张,覆盖30
00余里。可是在它的东北面却有一处间隙,这就是供众鬼出入的“鬼门”。
山上还住着两位神仙,一个名叫神茶,一个名叫郁垒,是专门负责监管众鬼
的。凡是遇到为非作歹的恶鬼,二神就用绳子把它捆上,然后投给老虎吃掉
。所以在最正宗的门神画上,除有神茶、郁垒二神外,都还绘有老虎。我国
民间还认为“虎毒不食子”,因此为了儿童的安全、健康生长,还常把小孩
的鞋帽上绣上虎头等装饰,称为虎鞋、虎帽,以讨吉利,驱邪避祸。著名现
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也写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
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兔。”的诗句赞美虎的爱子之心,这里的“小于兔”
就是虎的幼仔。由此也可以看到我国人民善良、达观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
P51
目录
一、高速公路上的雄狮
二、他落入了狮口
三、狮·人及其它
四、让我们回到自然中
五、身处险境中的狮子
六、狮
七、美洲狮对美洲虎
第二章虎之美
一、猎虎
二、虎年随想
三、虎情悠悠
四、人类与虎
五、我国的虎文化
六、凶猛的虎
第三章象之美
一、射象
二、感觉动物
三、象
四、象的一天
五、大草原之王
六、非洲大象
七、非洲象与犀牛
八、狮子与非洲象
第四章熊之美
一、打猎
二、熊女做客
三、棕熊乐园
四、熊
五、冰世界的王者——熊
六、棕熊的四季生活
七、熊
第五章狼、豹、豺之美
一、我知道的狼
二、狼
三、非洲的猛兽
四、猎豹的体格
五、豺
六、长跑健将——豺
七、大草原的殡仪馆
第六章犀牛之美
一、威武而又温和的白犀
二、探险家智斗黑犀
三、犀牛
四、非洲犀牛
五、非洲犀牛
第七章马之美
一、巩乃斯的马
二、马鸣风萧萧
三、午夜的鞍子
四、马颂
五、逃跑的马
六、马站着睡觉
七、灰骟马
八、蒙古马的雕塑
九、马
十、斑马
第八章牛之美
一、西班牙书简:斗牛
二、野牛
三、印度野牛对虎
第九章猛禽之美
一、鹰之歌
二、猛禽
三、鹰
四、秃鹫
五、鸢与鵟
六、隼
第十章鳄之美
一、非洲鳄鱼和亚洲鳄鱼
二、鳄鱼死里逃生
三、鳄中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