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李泽厚评传

封面

作者:时胜勋著

页数:215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61539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册全面展现了李泽厚先生在美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和独特的思想效应。李泽厚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 在美学领域达到顶峰。本书集中介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历程, 勾勒其美学思想的基本轨迹, 思想评述客观到位。

作者简介

时胜勋,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文论思想史、文化理论。著有《中国文论身份研究》等。

相关资料

“黄山书社这套书的出版,对于推进中国当代文论与美学走出的走出去,对于中国文论走向世界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高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国际美学协会主席)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当代美学家和文论家在国外集体“失踪”,中国当代的文化输出与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无法相称。希望这套书能打开中国文论、中国文艺学美学大师走出去的局面。黄山书社能够推出这套书,显示了高远的学术眼光。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这套丛书很有特色,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当代的美学家文论家他们所做的切切实实的工作,能够让读者了解到这些理论家所提出的原创性的思想,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同时,这套书的出版对我们当代的文论研究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吴子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杂志社副编审)

本书特色

“黄山书社这套书的出版,对于推进中国当代文论与美学走出的走出去,对于中国文论走向世界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高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国际美学协会主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当代美学家和文论家在国外集体“失踪”,中国当代的文化输出与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无法相称。希望这套书能打开中国文论、中国文艺学美学大师走出去的局面。黄山书社能够推出这套书,显示了高远的学术眼光。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这套丛书很有特色,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当代的美学家文论家他们所做的切切实实的工作,能够让读者了解到这些理论家所提出的原创性的思想,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同时,这套书的出版对我们当代的文论研究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吴子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杂志社副编审)

目录

自序第一章 历史语境 一、早年经历与思想生发 二、20世纪中国美学进程 三、七代美学家踪迹 四、李泽厚与中国美学学派第二章 学术起步 一、李泽厚的崛起 二、声名远播的无奈 三、恬淡的交游 四、在动荡中开展人生第三章 理论延展 一、客观性:从美感到美 二、实践的社会性 三、艺术典型理论 四、艺术审美理论 五、早期美学成就及其局限第四章 价值地基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 二、对康德哲学意义的深入发掘 三、发现儒学的文化价值第五章 时代前沿 一、形象之思的时代进程 二、现代西方美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三、“美学译文丛书”的时代意义 四、光环之下的师者形象第六章 审美意识 一、中国美学史的肇端 二、《美的历程》:中国审美意识掠影 三、理论内涵、赞誉及其问题第七章 历史建构 一、从礼乐文化到儒家美学精神 二、衍生与互补:道、骚、禅 三、《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的儒、道、禅美学 四、意义与影响第八章 思想体系 一、美学的对象与任务 二、真与善的交融 三、建立新感性 四、艺术积淀理论:形式、形象与意味 五、体系的贡献与局限第九章 世纪回望 一、六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二、现代文论家片语:王国维与梁启超 三、“只有鲁迅是伟大的” 四、对政治、理论与文艺关系的思考 五、诗人李泽厚第十章 夕阳远景 一、美学在儒学文化建构中的位置 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互化 三、“以真启美”与“以美储善” 四、乐感文化与情本体 五、美学:作为第一与未来哲学 六、实践美学与审美理想结语 思想的效应李泽厚先生年谱简编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李泽厚评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8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