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季羡林著
页数:415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23888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季羡林先生一生作品洋洋洒洒,何止以千百万计,著作等身,蔚为大观。编者不拘先生著作之文体、短长,以六大主题(同书名)为线索,精选契合之文章,以其内在逻辑和精神予以排列,辑之成书。由此,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达观智慧的长者、一个悲欢喜乐的邻人、一个广结善缘的朋友、一个云游四海的旅人、一个热爱传统的现代知识分子、一个言传身教的教书先生,每个维度均精彩纷呈!
作者简介
季羡林
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先生著作等身,翻译了以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沙恭达罗》为代表的大量外国作品。先生精研学术,学贯中西,“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硕果累累。先生文学造诣深厚,散文、随笔、杂文、小说,诸种文体无不得心应手、成就斐然;其作品语言行云流水,感情自然、真挚,深受读者喜爱。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国学——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向读者传递先生对于国学的思考:既有国学本体论,又有具体的国学研究,还有从文化交流的视野来审视国学。文章大多语言平实通俗,极少佶屈聱牙的术语,却将国学“深入浅出”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我看北大 我和北大 起名的学问 从魏德运先生的一张摄影谈起 牵就与适应 外国汉学家与古代汉语(一) 外国汉学家与古代汉语(二)——工作特点和贡献 外国汉学家与古代汉语(三)——他们的汉语水平 关于中国美学的一点断想——为老友王元化教授八秩华诞寿 漫谈皇帝 论博士 论教授 谦虚与虚伪 哲学的用处 清官更要兼听 文字之国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谈孝 世纪回眸 成语和典故 论朋友 千禧感言 沧桑阅尽话爱国 论说假话 漫谈词典 谈礼貌 有为有不为 论恐惧 漫谈伦理道德 思想家与哲学家 漫谈刘姥姥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一点关于“美”化的杞忧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再谈爱国主义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大自然的报复 给“拆”字亮红灯 一个预言的实现 我的美人观 与中国书店谈国学、古旧书业 宗教发展的规律 《中国纪行》中译本序 《文化意识的觉醒》序 《中国楹联墨迹荟萃》序 《中华姓氏大辞典》序 《历史名城——临清市志》序 《清代海外竹枝词》序 柳暗花明又一村——纪念中国文化书院创建十周年 《中国精神》序 血浓于水——《中国的声音》主编寄语 《汉学研究》序 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大会贺信 读《人生宝典》 《敦煌佛画》序言 《成语源流大辞典》序 灵山书院开幕致词 《走近敦煌丛书》序 《中华佛教史》序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唐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佛教的传入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