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英)理查德·布洛克利(Richard
页数:536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82245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航空航天科技出版工程》为引进版著作,英文版由美国WILEY出版公司和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联合出版。全世界34位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组成丛书顾问团,负责对丛书进行规划指导,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600多位著名专家参与丛书撰写。该丛书共有9卷、近5000页,涵盖航空航天科技的43个领域主题,合计442个章节。该丛书对航空航天科技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理论、计算、实验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配有大量工程实践案例,主要内容包括:流体动力学与空气热力学、推进与动力、结构技术、材料技术、动力与控制、环境影响与制造、飞行器设计、系统工程等。难能可贵的是,该丛书对航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实施路径、技术应用、实践验证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对未来二十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 该丛书中有些专题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不少内容是国内紧缺的文献资料。例如,丛书对高超声速稀薄气体动力学、扑翼空气动力学、高超声速气动热弹性、多运动体协调控制、多种飞行器融合、深空探测、航天系统设计认证等领域的介绍颇有参考价值。丛书内容不仅适用于国防领域,而且适用于民用领域,对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航空航天科技出版工程1流体动力学与空气热力学》包含航空航天工程研究评述、流体动力学基础、不可压缩流体和空气动力学、可压缩流动——亚声速到超声速、高超声速稀薄气体动力学、传热和热物理、计算流体力学、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技术8个部分。
作者简介
理查德·布洛克利(Richard Blockley),英国人,克兰菲尔德大学航空航天顾问,英国BAE系统公司前技术总监。
史维(Wei Shyy),美国人,香港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原美国密歇根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
本书特色
《航空航天科技出版工程》为引进版著作,英文版由美国WILEY出版公司和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联合出版。全世界34位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组成丛书顾问团,负责对丛书进行规划指导,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600多位著名专家参与丛书撰写。该丛书共有9卷、近5000页,涵盖航空航天科技的43个领域主题,合计442个章节。该丛书对航空航天科技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理论、计算、实验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配有大量工程实践案例,主要内容包括:流体动力学与空气热力学、推进与动力、结构技术、材料技术、动力与控制、环境影响与制造、飞行器设计、系统工程等。难能可贵的是,该丛书对航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实施路径、技术应用、实践验证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对未来二十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
该丛书中有些专题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不少内容是国内紧缺的文献资料。例如,丛书对高超声速稀薄气体动力学、扑翼空气动力学、高超声速气动热弹性、多运动体协调控制、多种飞行器融合、深空探测、航天系统设计认证等领域的介绍颇有参考价值。丛书内容不仅适用于国防领域,而且适用于民用领域,对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航空航天科技出版工程》为引进版著作,英文版由美国WILEY出版公司和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联合出版。全世界34位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组成丛书顾问团,负责对丛书进行规划指导,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600多位著名专家参与丛书撰写。该丛书共有9卷、近5000页,涵盖航空航天科技的43个领域主题,合计442个章节。该丛书对航空航天科技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理论、计算、实验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配有大量工程实践案例,主要内容包括:流体动力学与空气热力学、推进与动力、结构技术、材料技术、动力与控制、环境影响与制造、飞行器设计、系统工程等。难能可贵的是,该丛书对航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实施路径、技术应用、实践验证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对未来二十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
该丛书中有些专题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不少内容是国内紧缺的文献资料。例如,丛书对高超声速稀薄气体动力学、扑翼空气动力学、高超声速气动热弹性、多运动体协调控制、多种飞行器融合、深空探测、航天系统设计认证等领域的介绍颇有参考价值。丛书内容不仅适用于国防领域,而且适用于民用领域,对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航空航天科技出版工程1流体动力学与空气热力学》包含航空航天工程研究评述、流体动力学基础、不可压缩流体和空气动力学、可压缩流动——亚声速到超声速、高超声速稀薄气体动力学、传热和热物理、计算流体力学、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技术8个部分。
信息
目录
72 升力、推力和飞行73 热力学原理74 推进系统循环75 化学平衡、动力学与燃烧76 多相动力学和排放77 容积式航空发动机简史
78 燃气涡轮发动机概述
79 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道
80 燃气涡轮发动机:压气机81 有涵道与无涵道风扇
82 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
83 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
84 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冷却
85 内流空气系统和润滑系统
86 燃气涡轮发动机:封严技术87 燃气涡轮发动机:喷管
88 商用燃气涡轮发动机噪声
89 商用燃气涡轮发动机排放90 超燃冲压发动机:简单循环和组合循环91 超声速掺混与燃烧92 新概念吸气式推进技术93 冲压加速器94 火箭推进:基本概念及简介
95 固体火箭发动机历史概述与基本原理96 固体推进剂
97 固体推进:内弹道模拟和设计98 固体推进剂:点火瞬态过程和不稳定燃烧99 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
100 “液体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历史回顾、
基本原理和分类”
101 液体推进剂与燃烧:基本原理和分类
102 液体推进:推力室设计103 液体发动机:推进剂供给系统设计104 液体推进:系统工程、设计流程与测试
105 液体推进:发动机生产与运行106 固液混合推进107 组合循环发动机108 空间电源的发展趋势
109 电源管理及分配
110 核热推进111 电阻加热式推力器与电弧加热式推力器112 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113 离子推力器114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115 电喷射推进116 微推进117 激光推进118 磁化等离子帆
119 射频和微波推力器120 聚变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