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汤因比
页数:74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2081385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景式考察,描述了世界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相互融合的过程,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全书讲述了人类诞生,古代文明以及宗教的发展,帝国的更替,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历史资料,而且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
作者简介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也是20世纪最具国际影响的几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19年和1946年分别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平会议。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一直任职到1953年为止)。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而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相关资料
“不论世人对汤因比的理论反映如何,我们必须承认,他的思想照亮了庞大的历史。而且以若干理论、事实以及同代伟大诗人的直觉,支撑了整个历史。” ——《二十世纪代表性人物》
“他像罗素、施威则尔、爱因斯坦一样,是一位国际性的智者。”——《时代周刊》
“汤因比在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时代的了解方面,给了我们以20世纪一个历史学家所作的最有意义的贡献。”——《纽约先驱论坛报》
“汤氏的理论可医治人类心灵上的危机。”——《朝日新闻》
“不论世人对汤因比的理论反映如何,我们必须承认,他的思想照亮了庞大的历史。而且以若干理论、事实以及同代伟大诗人的直觉,支撑了整个历史。” ——《二十世纪代表性人物》
“他像罗素、施威则尔、爱因斯坦一样,是一位国际性的智者。”——《时代周刊》
“汤因比在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时代的了解方面,给了我们以20世纪一个历史学家所作的最有意义的贡献。”——《纽约先驱论坛报》
“汤氏的理论可医治人类心灵上的危机。”——《朝日新闻》
“他的作品的规模之宏伟,堪与前人的天才作品媲美。”——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 伯特兰•罗素
“史学家汤因比虽然已经驾鹤西归,但汤因比的时代并没有结束。”——美籍华裔著名历史学家 黄仁宇
“宏大的视野、渊博的学识、杰出的哲思、热情的文字和深沉的关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贡献了20世纪最睿智的思想果实之一。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今天,他的智慧和关切依然会让我们掩卷深思。”——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北成
“汤因比的不少著作其实是在谈生活哲理,通过文明的故事娓娓道来,能让读者在感受大历史万千气象的同时,领悟某些写人生的真谛。”——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信息
本书特色
本书写于1973年,为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一部从全球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作者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过程,系统介绍了上自50万年前下迄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类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自然现象之谜
第二章 生物圈
第三章 人类的降生
第四章 文明中心
第五章 技术革命(约公元前7万年/4万年-前3000年)
第六章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冲积盆地的开发与苏美尔文明的创立
第七章 尼罗河流域冲积盆地的开发与法老埃及文明的创立
第八章 苏美尔和阿卡德(约公元前3000-前2230年)
第九章 法老埃及(约公元前3000-前2181年)
第十章 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十一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十二章 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十三章 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十四章 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第十五章 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的出现
第十六章 苏美尔-阿卡德世界与埃及(约公元前950-前745年)
第十七章 叙利亚文明(约公元前1191-前745年)
第十八章 希腊文明(约公元前1050-前750年)
第十九章 印度文明(约公元前1000-前600年)
第二十章 中国文明(公元前1027-前506年)
第二十一章 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约公元前800-前40O年)
第二十二章 亚述军国主义的最后一搏与同时期欧亚大平原上的异军突起
第二十三章 亚述军国主义的灾难性后果(公元前605-前522年)
第二十四章 希腊文明(约公元前750-前507年)
第二十五章 开启精神生活的新里程(约公元前600-前480年)
第二十六章 第一波斯帝国(约公元前550-前330年)
第二十七章 第一波斯帝国与希腊世界的对抗(公元前499-前330年)
第二十八章 希腊文明的文化成就(公元前478-前338年)
第二十九章 亚历山大征服第一波斯帝国的政治后果(公元前329-前221年)
第三十章 希腊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公元前334-前221年)
第三十一章 中国的战国时代(公元前506-前221年)
第三十二章 中国的百家争鸣公元前506-前221年)
第三十三章 印度文明(约公元前600-前200年)
第三十四章 争夺地中海西部地区霸权的斗争(约公元前600-前221年)
第三十五章 中国的秦帝国和西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9年)
第三十六章 地中海地区、西南亚和印度(公元前221-公元48年)
第三十七章 中华、贵霜、安息和罗马诸帝国(公元前31-公元220年)
第三十八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诸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第三十九章 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约公元前400-公元300年)
第四十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的西端(220-395年)
第四十一章 印度文明(约224-490年)
第四十二章 公元4-5世纪来自欧亚大平原的匈奴冲击波
第四十三章 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395-628年)
第四十四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395-634年)
第四十五章 基督教会的建立与分裂(312-657年)
第四十六章 印度文明(490-647年)
第四十七章 中国的政治分裂和她对佛教的容纳(220-589年)
第四十八章 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约300-900年)
第四十九章 先知和政治家穆罕默德(约570-632年)
第五十章 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633-750年)
第五十一章 东罗马帝国的复兴(628-726年)
第五十二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634-756年)
第五十三章 东亚(589-763年)
第五十四章 伊斯兰教世界(750-945年)
第五十五章 拜占庭文明(726-927/928年)
第五十六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756-911年)
第五十七章 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崛起(793-1000年)
第五十八章 印度和东南亚(647-1202年)
第五十九章 东亚(763-1126年)
第六十章 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约900-1428年)
第六十一章 伊斯兰教世界(945-1110年)
第六十二章 拜占庭世界(927/928-1071年)
第六十三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911-1099年)
第六十四章 伊斯兰教世界(1110――1291年)
第六十五章 拜占庭世界(1071-1240年)
第六十六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1099-1321年)
第六十七章 东亚(1126-1281年)
第六十八章 蒙古人和他们的后继者
第六十九章 伊斯兰教世界(1291年-1555年)
第七十章 东正教世界(1240-1556年)
第七十一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1321-1563年)
第七十二章 东南亚(1190-1511年)
第七十三章 东亚(1281-1644年)
第七十四章 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1428-1519年)
第七十五章 人类文明世界的联接(1405-1652年)
第七十六章 西方文明(1563-1763年)
第七十七章 东正教世界(1556-1768年)
第七十八章 伊斯兰教世界(1555-1768年)
第七十九章 东亚(1644-1839年)
第八十章 生物圈(1763-1871年)
第八十一章 生物圈(1871-1973年)
第八十二章 抚今追昔,以史为鉴(1973年)
译者后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