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永连著
页数:458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1010491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上、下两篇。上篇为史述部分。下篇为史论部分,针对重点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分析广东丝绸出口的贸易渠道、重要环节、贸易组织及其特点和影响;研究其出口方式、结账手续、结算单位等贸易习惯和海关、政府等管理模式等。
作者简介
刘永连,1968年11月生,山东梁山人。现为暨南大学历史系教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外关系史和隋唐史研究。近几年来,参加或主持各级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撰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研究工作述要
第二节近代广东发展对外丝绸贸易的前提条件
上篇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史述
第一章鸦片战争后的挫折和萧条
第一节从1842到1853年间的跌落
第二节19世纪50、60年代的萧条及复苏迹象
第三节运销路线、产品种类及其国际市场的变化
第二章清末40年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节缫丝生产的改革和进步
第二节恢复和发展中的广东对外丝绸贸易
第三节粤丝出口的重大变化
第三章民国初期的进一步振兴
第一节民国初期的国内外形势
第二节崛起中的粤丝对外贸易
第三节关于丝织品出口情况的分析
第四章20世纪20年代的鼎盛局面
第一节坚实基础——内地贸易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鼎盛气象——近代前所未有的出口量值和贸易地位
第三节出口各关和市场的比较与分析
第五章20世纪30、40年代的衰落和崩溃
第一节重重社会因素的破坏和冲击
第二节一衰再衰的广东对外丝绸贸易
第三节近代广东野蚕丝和丝绣出口贸易概况
第一节研究工作述要
第二节近代广东发展对外丝绸贸易的前提条件
上篇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史述
第一章鸦片战争后的挫折和萧条
第一节从1842到1853年间的跌落
第二节19世纪50、60年代的萧条及复苏迹象
第三节运销路线、产品种类及其国际市场的变化
第二章清末40年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节缫丝生产的改革和进步
第二节恢复和发展中的广东对外丝绸贸易
第三节粤丝出口的重大变化
第三章民国初期的进一步振兴
第一节民国初期的国内外形势
第二节崛起中的粤丝对外贸易
第三节关于丝织品出口情况的分析
第四章20世纪20年代的鼎盛局面
第一节坚实基础——内地贸易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鼎盛气象——近代前所未有的出口量值和贸易地位
第三节出口各关和市场的比较与分析
第五章20世纪30、40年代的衰落和崩溃
第一节重重社会因素的破坏和冲击
第二节一衰再衰的广东对外丝绸贸易
第三节近代广东野蚕丝和丝绣出口贸易概况
下篇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史论
第六章贸易渠道和贸易组织
第一节一般贸易渠道
第二节贸易渠道的重大变化
第三节重要的贸易环节和贸易组织
第四节渠道、组织对贸易的影响
第七章贸易制度及其管理
第一节从出口方式到货款结算——几项重要的贸易制度
第二节从官方制度到民间习惯——贸易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走向近代化——贸易制度的嬗变
第八章丝绸市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第一节丝茧出口量与质的季节性变化
第二节生丝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丝织品市场的独特之处
第九章丝绸市场背后的支配性因素
第一节银价问题
第二节货币流通和兑换问题
第三节信贷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第十章兴衰反思和历史评价
第一节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的兴盛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节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最终衰败的关键因素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插表、插图目录
附录三丝绸出口主要量值单位换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