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永军
页数:258页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41699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有如下几个部分:1.文献回顾。明确规模与质量间的关系和规模视角的异质内涵以及框架等研究,阐明“规模误区”以及“协同盲区”的存在。2.审计异质的理论基础及运行机理分析。在文献基础上,研究异质吸收到接受和转化的转移系统以及与之相互联结的组织创新与推动体系、审计师行为异质创新体系、供给异质与需求异质的协调互动体系等。3.审计异质的衡量方法与模型分析。比较中外的相关方法,融合和借鉴机械动力学、系统工程学以及协同学方法,理顺规模基础上的技术与专长、文化与制度、组织与知识管理、市场与法制等因素对资源优化和研发能力关系,建立审计异质框架与模型、市场协同概念框架与模型。4.异质路径与系统选择实证研究。结合中外研究成果与研究对象特征,关注人、组织以及市场的协同异质的因素,用实证方法进行因子选择以及分析“系统依赖”和“路径依赖”过程。5.明确各异质要素在其框架下的路径与协同效果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对影响质量异质和市场协同创新的要素进行综合提取,在此基础上,分析质量异质和市场协同创新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协同联系和协同功能,并获得具有可行性的专业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管理架构。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认为需要改变传统的激励方式和手段,注重注册会计师的“情绪智力”和“自我效能”培训与引导,加强信息网络化平台建设,改革只关注“硬性”的技术而忽略“软性”的心理,创新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异质的推动。
本书特色
规模扩张与异质路径的协同发展是提升服务品质的关键。异质的系统性和不可转移性共同构成了审计服务竞争力。《审计服务规模误区与异质协同路径研究》依据审计服务具有规模水平、福利驱动、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的“四轮驱动”模型,选择2012-2014年度数据进行异质检验,发现大型所和中型所对待市场和客户的对策差异不大,具有同质性。存在注册会计师的激励和异质化目标不合理,客户规模和异质目标不一致,以及客户财务状况与异质收入反向影响问题。此外,《审计服务规模误区与异质协同路径研究》认为异质基于组织差异和个体差异推动学习能力与资源配置的互动来满足市场需求差异,组织权变体现了这种路径依赖关系。异质权变模型检验发现,异质程度与年度、组织权变间的关系显著,但具有负向关系,同时学习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通过协同路径SEM分析显示:学习能力对于当前的审计服务系统性和不可转移性同样具有正向显著性,资源配置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市场对于系统性和不可转移性则不具有显著性,个体和组织差异以及两者的协同差异可能阻碍其进一步发挥作用。借鉴SWOT分析以及国外经验,本研究认为需要改变传统的激励方式和手段,注重注册会计师的“情绪智力”和“自我效能”的培训与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效果,依据顾客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文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改革异质评价体系,让审计服务凸显出满足顾客需求差异的能力。正确引导各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中形成异质特色和能力沉淀,深化区域市场的供需协同能力,优化个体、组织、市场间的路径依赖关系,实现异质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应当立足自身,实现内涵发展,并且打破壁垒、深化激励、协同制度,以增强审计服务的不可转移性和系统性的特色优势。 规模扩张与异质路径的协同发展是提升服务品质的关键。异质的系统性和不可转移性共同构成了审计服务竞争力。《审计服务规模误区与异质协同路径研究》依据审计服务具有规模水平、福利驱动、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的“四轮驱动”模型,选择2012-2014年度数据进行异质检验,发现大型所和中型所对待市场和客户的对策差异不大,具有同质性。存在注册会计师的激励和异质化目标不合理,客户规模和异质目标不一致,以及客户财务状况与异质收入反向影响问题。此外,《审计服务规模误区与异质协同路径研究》认为异质基于组织差异和个体差异推动学习能力与资源配置的互动来满足市场需求差异,组织权变体现了这种路径依赖关系。异质权变模型检验发现,异质程度与年度、组织权变间的关系显著,但具有负向关系,同时学习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通过协同路径SEM分析显示:学习能力对于当前的审计服务系统性和不可转移性同样具有正向显著性,资源配置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市场对于系统性和不可转移性则不具有显著性,个体和组织差异以及两者的协同差异可能阻碍其进一步发挥作用。借鉴SWOT分析以及国外经验,本研究认为需要改变传统的激励方式和手段,注重注册会计师的“情绪智力”和“自我效能”的培训与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效果,依据顾客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文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改革异质评价体系,让审计服务凸显出满足顾客需求差异的能力。正确引导各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中形成异质特色和能力沉淀,深化区域市场的供需协同能力,优化个体、组织、市场间的路径依赖关系,实现异质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应当立足自身,实现内涵发展,并且打破壁垒、深化激励、协同制度,以增强审计服务的不可转移性和系统性的特色优势。信息
目录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书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异质协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动因理论
第二节 风险理论
第三节 行为理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审计服务异质路径与市场协同:因素解析与框架
第一节 审计服务异质性:文献评述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书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异质协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动因理论
第二节 风险理论
第三节 行为理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审计服务异质路径与市场协同:因素解析与框架
第一节 审计服务异质性:文献评述
第二节 审计服务异质机理:现实与微观解析
第三节 审计服务异质衡量:路径与体系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展望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审计服务异质维度和质量差距
第一节 审计服务质量基本维度
第二节 顾客关系与企业价值的协同
第三节 服务场景对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审计服务异质程度:2012-2014年数据检验
第一节 审计服务异质模型具体变量设计
第二节 样本数据选择
第三节 异质程度实证分析
第四节 基本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审计服务异质协同路径SEM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审计异质协同设计
第二节 SEM分析与路径选择实证研究
第三节 逻辑回归分析
第四节 基本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审计行为激励对审计服务异质协同研究
第一节 审计行为与激励内涵
第二节 审计行为异质要素
第三节 审计师行为异质因素实证检验
第四节 审计行为异质激励路径选择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审计服务异质战略分析和经验借鉴
第九章 基本结论与未来方向
附录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