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拉亚
页数:40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41709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著作针对前述六大问题中的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篇介绍宏观审慎管理的起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特征和不足之处,重点介绍系统风险的相关概念,扩展系统风险的外延,深化系统风险的内涵,分析宏观审慎管理的中外实践背景。第二篇试图用粘性预期理论作为宏观审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基。我们研究了粘性预期理论的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中国经济学界于19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中国粘性预期理论。第二个来源是新凯恩斯经济学派于本世纪初提出的粘性预期理论。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两种粘性预期理论是类似的。不同的是,中国粘性预期理论除了研究预期的粘性外,还研究预期的突变性。 本篇中,我们分析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特点,用粘性预期理论及其预期管理理论解释宏观审慎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在怎样构造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一家之言。 第三篇提供了预期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的统一理论框架。我们研究了中国粘性预期理论的预期管理理论与新凯恩斯经济学派的预期管理理论的关系,指出这两种预期管理理论是类似的。第四篇研究带有奖惩机制的较为强硬的预期管理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重复博弈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第二种政策时间不一致性概念,扩展了传统政策规则的内容。我们采用非对称收益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央行与公众的博弈。第五篇研究泡沫背后的从众行为。系统风险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泡沫。1929年的大危机是美国股票泡沫破灭引起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起的。泡沫是宏观审慎管理重点关注的问题。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看,泡沫与从众行为密切相关。 第六篇研究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宏观审慎管理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研究社会经济转型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关系,研究美国走出当前经济危机的思路和方法。本篇试图从更广阔的背景和更高的层次看待宏观审慎管理要处理的一些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宏观审慎管理研究这些问题,以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以追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本书特色
李拉亚最的《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基础研究》从金融系统非稳定性、风险配置与系统风险、粘性预期与预期管理等理论层面上,从复杂性和非线性等方法层面上,进行研究,力争抓住宏观审慎管理稳定金融系统和经济系统这一本质特征建立其理论基础,重构央行理论框架,创新宏观经济理论。
目录
第一章 宏观审慎管理简介
第一节 经济危机和经济理论危机
第二节 宏观审慎管理基本内容
第三节 宏观审慎管理的新理念和新制度
第四节 总结
第二章 政策工具和政策规则
第一节 两种杠杆率
第二节 两种拨备率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及其监管指标
第四节 资本充足率
第五节 政策规则
第六节 总结
第二篇 金融系统的非稳定性
第三章 金融非稳定性理论
第一节 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第二节 明斯基理论及其后续发展
第三节 金融加速器理论
第四节 道德风险理论
第五节 宏观投机资本理论
第六节 总结
第四章 金融非稳定性几个概念的测度与分析
第一节 两种宏观杠杆率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金融周期
第四节 总结
第三篇 理论根基
第五章 融资、储蓄和投资
第一节 融资与风险的演变史
第二节 融资的中介作用
第三节 凯恩斯革命的焦点
第四节 怎样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第五节 多重均衡
第六节 总结
第六章 风险配置理论
第一节 这次经济理论危机的聚焦点
第二节 风险配置
第三节 重视宏观调控政策对风险配置的影响
第四节 从风险配置角度创新宏观调控理论
第五节 资源配置和风险配置的关系
……
第四篇 粘性预期
第五篇 预期管理
第六篇 复杂系统
第七篇 理论扩展
附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