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约1990-2010)

封面

作者:陶东风

页数:35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620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化研究在西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以后,迅速成为国际学术界最有活力,最富于创造性的学术思潮之一,在社会科学或人文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促进世界人文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甚至被认为已进入了西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中心。许多国家的大学都开设了专门的文化研究课程或相关课程,并授予学位。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化研究登陆中国,催生了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热潮,同时也对传统的人文科学念与研究方法产生了极大冲击,直接推动了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转型,许多富有创造性和反思性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文化研究对文学、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本书将以史为线索,梳理总结文化研究在中国本土的发展历程,但本书并不限于史料的钩沉,而是通过文化研究的思潮、问题意识、范式转换来结构全书,以此通过一个崭新的角度呈现当代中国本土的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本书特色

大约自上世纪90年代左右,文化研究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梳理、总结和反思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了解和推进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陶东风最的《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
(约1990-2010)/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国学术史系列》是国內第一部介绍、梳理和反思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发展历程的最作,不但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出现的社会一文化语境与学术一知识背景做了深入分析,而且把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划分为如下六个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大众文化研究、族性与身份研究、女性主义与性别研究、消费主义与身体文化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城市空间研究。具有很强的涵盖面和系统性。
鉴于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学术与思想生产场域,本选题有填补空白之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语境分析
第一章 文化研究在中国出现的社会文化语境
一 文化研究进人中国
二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批评的困境
三 人文精神大讨论
四 文艺学学科的危机与转型
第二章 文化研究出现的学术一知识背景
一 法兰克福学派的引入
二 英美文化研究的引入
第二编 议题与范式分析
第三章 大众文化研究的几种范式
一 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二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三 新“左”派批判范式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四 对大众文化的经验研究与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兴起
第四章 族姓与身份议题
一 民族身份议题的出现
二 身份议题的问题域
第五章 女性主义与性别问題
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性别研究
二 关于女性主义与性别问题的议题
三 性别研究与中国语境
第六章 消费主义与身体问题
一 身体研究兴起的社会文化语境
二 大众传媒与身体消费
三 消费主义与身体政治
四 身体写作及其批判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媒介研究
一 批判性媒介研究
二 媒介生产中的权力关系
三 媒介文本与霸权建构
四 新媒介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五 媒介受众研究
第八章 城市空间研究
一 当代中国空间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二 空间研究的几个主题
三 消费空间研究
四 公共空间研究
五 空间正义研究
第三编 体制分析
第九章 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一 关于文艺学边界的论争
二 关于文学审美性/自律性的论争
三 关于文学研究(及知识分子)介入现实的论争
第十章 文化研究:在体制与学科之间游走
一 体制化与学科化
二 文化研究机构的建制
三 文化研究的招生制度
四 文化研究期刊的困境与突围
第十一章 文化研究教学
一 文化研究相关课程的设置
二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的教学
三 文化研究相关网站
四 文化研究的教材建设
附录 文化研究在港台
一 文化研究在台湾
二 文化研究在香港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约1990-2010)》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8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