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爱国
页数:215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44223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函授教育的有关规定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体育院校函授教育指导计划的精神和要求,在北京体育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统筹安排下,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函授教育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适用于成人教育本科生和体育专业全日制本科生体能训练教学实践需求,同时也适于体育工作者从事体能训练工作时参考。
目录
一、体能的释义
二、体能训练及其意义
三、体能训练的基本影响因素
四、体能训练的发展阶段【自学内容】
五、现代体能训练的趋势
第二章 力量训练
第一节 力量训练概述
一、力量的释义
二、力量的分类
三、影响肌肉力量的神经肌肉学因素【自学内容】
四、力量训练注意的问题
五、力量的测试【自学内容】
第二节 抗阻力量训练
一、抗阻力量训练基本技术
二、抗阻力量训练设计
三、抗阻力量基本练习【自学内容】
第三节 超等长力量训练
一、超等长力量训练释义
二、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生理学机制
三、超等长力量训练注意的问题
四、超等长力量训练设计
五、超等长具体练习
第四节 力量训练基本方法和手段
一、力量训练基本方法
二、力量训练的基本手段
第三章 速度训练
第一节 速度概述及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训练
一、速度的释义
二、反应速度训练【自学内容】
三、动作速度训练【自学内容】
第二节 移动速度训练
一、移动速度的影响因素
二、发展移动速度的基本途径
三、移动速度训练方法
四、速度耐力训练
五、跑动技术训练
六、移动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速度评价【自学内容】
一、反应速度的评定
二、动作速度的评定
三、移动速度的评定
第四章 耐力训练
一、耐力的释义
二、耐力的影响因素【自学内容】
三、有氧耐力训练
四、无氧耐力训练
五、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自学内容】
六、耐力测试【自学内容】
第五章 灵敏训练
第一节 灵敏概述
一、灵敏的释义
二、灵敏的运动技巧
三、灵敏训练的基本要求【自学内容】
四、灵敏的评定【自学内容】
第二节 灵敏练习
一、程序化灵敏练习
二、随机灵敏练习
第六章 柔韧性训练
第一节 柔韧性概述
一、柔韧性的概念
二、柔韧性的作用
三、影响柔韧性的因素
四、柔韧练习的生理机制【自学内容】
五、柔韧性的练习的分类
六、柔韧性训练注意的问题
七、柔韧性测试【自学内容】
第二节 柔韧性基本练习【自学内容】
一、静态牵拉
二、动态牵拉
三、PNF拉伸
第七章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一、核心稳定性的释义
二、核心稳定性涉及的肌肉及生理学特性
三、核心稳定性训练设计
四、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
五、核心稳定性评价
参考文献
节选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静态牵拉有两种形式,即主动和被动牵拉两种形式。主动性牵拉要求运动员自己完成牵拉练习,并保持一段时间。被动牵拉是指运动员借助外力,或者在别人的帮助下来完成的静态牵拉。静态牵拉一般维持牵拉姿势停留20s~30s,重复2~3次达到最佳效果。 静态牵拉能够有效提高关节活动度,降低肌肉紧张,改善姿态,加速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迟发性肌肉酸痛的程度。但进行大量的静态牵拉由于其放松肌肉的效果可能会对爆发力、反应时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一般不建议在比赛前使用。当然,如果运动损伤及肌肉紧张等导致关节活动范围不足,进而影响技术动作的时候,可以在运动前进行适度静态牵拉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避免损伤并提高动作质量。当然,那时最好补充一些动态活动来消除静态牵拉的不良反应。 (二)动态牵拉 动态牵拉是指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动态牵拉通常由一整套大幅度的动作组成,比静态牵拉运动强度要大,可为训练或比赛做准备。动态牵拉能够刺激某些特殊关节神经系统活动,使这些肌肉和关节为接下来的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动态牵拉的目的,是通过与专项运动相关的动作来增加肢体活动范围,可以说是介于静态牵拉和竞技运动之间的过渡阶段。通过动态牵拉练习,可以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能力。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练习,二是特定项目的速度和移动练习。 研究表明,运动员通过动态牵拉练习,可以提高爆发力,进而使冲刺跑和跳跃的能力提高。动态牵拉可以提高肌肉的动态柔韧性,采用与运动项目相似的练习动作,可以激活即将动员的肌肉,增加血流量、提高温度,有助于运动的进行。如果动态牵拉练习范围过大、速度过快,可引起肌肉牵张反射,肌纤维被暂时拉长。过度牵拉肌纤维,就会导致肌纤维受损,造成肌肉弹性丧失。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动态牵拉时,采用渐进速度的方法更好。运动员从慢速小幅度运动开始,然后到慢速极限幅度运动,快速小幅度运动,最后到快速极限幅度运动。所控因素根据运动员的反应来确定,没有其他人所施加的外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