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琴,刘建玲,李娟茹主编
页数:246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30449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河北省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丛书:河北省石家庄市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是基于石家庄市24个县(市)区的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类型和理化性状,土壤养分状况,氮、磷、钾在冬小麦、夏玉米等主栽农作物上的产量效应,采用农业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等对石家庄市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 《河北省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丛书:河北省石家庄市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共10章,主要包括石家庄市24个县(市)区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类型和属性、耕地地力评价、中低产田改造、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等内容。书中系统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锰、铜、锌等养分含量状况;总结归纳了氮、磷、钾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效应的“3414”试验结果,提出主栽作物上的施肥指标体系。 《河北省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丛书:河北省石家庄市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涉及了土壤、植物营养、肥料等学科内容,可供土壤、肥料、农学、植保、农业管理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本书编委会共有30人,主编、副主编由河北省武强县农业局局长和相关负责人担任,其他编写组成员为河北农业大学农业专业的教授、副教授。
目录
第一节 自然概况
第二节 农业生产概况
第二章 耕地地力调查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准备工作
第二节 调查方法与内容
第三节 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第四节 耕地地力评价原理与方法
第五节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第三章 耕地土壤的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第一节 耕地土壤的立地条件
第二节 农田基础设施
第四章 耕地土壤属性
第一节 耕地土壤类型
第二节 有机质
第三节 全氮
第四节 有效磷
第五节 速效钾
第六节 有效铜
第七节 有效铁
第八节 有效锰
第九节 有效锌
第五章 耕地地力评价
第一节 耕地地力分级
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第六章 蔬菜地地力评价及合理利用
第一节 蔬菜生产现状
第二节 蔬菜生产中问题与解决措施
第七章 中低产田类型及改良利用
第一节 中低产田的区域特点
第二节 中低产田类型及改良利用措施
第三节 提升土壤有机质对策
第八章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布局
第一节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
第二节 种植业合理布局
第九章 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
第一节 耕地养分缺素状况
第二节 施肥状况分析
第三节 氮、磷、钾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第四节 施肥指标体系
第五节 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体系
第十章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变化的趋势分析
第二节 耕地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附图
图一 石家庄市耕地地力评价
图二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取土点位分布
图三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级
图四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等级
图五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
图六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等级
图七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有效铜含量等级
图八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有效铁含量等级
图九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有效锰含量等级
图十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等级
节选
《河北省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丛书:河北省石家庄市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 (三)耕地数量与人口变化趋势预测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针对目前严峻的人地矛盾形势,石家庄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规划,确定了未来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以中央有关土地保护的指示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开发与节约并举,加大复垦开发整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协调耕地占补关系,合理安排各业占用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两大主体战略,把“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落实到实处,坚持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条件。 从未来人口变化趋势来看,2010年,石家庄市常住人口为1017.5万人,根据第五次、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近1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0.84%,而石家庄市2010年的人口增长率为0.67%。预期人口增长率将处于平稳略有下降趋势,按到2015年石家庄市人口增长为0.8%计算,全市人口将达到1059万人;2015—2020年人口增长率为0.7%计算,2020年全市人口将达到1096万。因此,今后全市人均耕地数量将逐步趋向稳定,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全市建设占用耕地将得到严格控制,保证耕地总量平衡有余。 二、耕地地力与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但并非任何土壤都可以发育成为耕地。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①必须有平坦的地形;②必须有相当深厚的土壤,以满足储藏水分、养分,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之需;③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以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对热量和水量的要求;④必须有一定的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⑤必须达到在选择种植最佳农作物后,所获得的劳动产品收益,能够大于劳动投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凡具备上述条件的土地经过人们的劳动可以发展成为耕地。这类土地称为耕地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