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著;苏易城译
页数:416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93014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罗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艇长邀请阿龙纳斯做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们的家乡。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一些人称作“科幻小说之父”。而随着上个世纪后叶凡尔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科幻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
本书特色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除描写惊险的场景外,作者还为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通过博物学家等人的视角,将海洋中所见的各种奇观娓娓道来,翔实地介绍了海洋物种的分类和形态,还让读者知道了飓风的形成,以及什么是马尾藻海等。现实中,凡尔纳虽然没有去过海底,却能将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足见其非凡的想象力。
目录
飞驰的暗礁
第二章赞成与反对
第三章悉听尊便,先生
第四章德 兰
第五章漫无目的的旅行
第六章全速前进
第七章种类不明的鲸鱼
第八章动中之动
第九章德 兰的愤怒
第十章海中人
第十一章“鹦鹉螺”号
第十二章电的世界
第十三章几组数据
第十四章黑水
第十五章一封邀请函
第十六章漫步在海底平原
第十七章海底森林
第十八章太平洋下四千里
第十九章瓦可罗岛
第二十章托雷斯海峡
第二十一章在陆地上的两天
第二十二章摩艇长的闪电
第二十三章强制睡眠
第二十四章珊瑚王国
第二部
第一章印度洋
第二章摩艇长的新提议
第三章价千万的珍珠
第四章红海
第五章阿拉伯海底隧道
第六章希腊群岛
第七章地中海四十八小时
第八章维哥湾
第九章沉没的大陆
第十章海底煤矿
第十一章马尾藻海
第十二章抹香鲸和长须鲸
第十三章冰山
第十四章南极
第十五章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第十六章缺氧
第十七章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第十八章章鱼
第十九章墨西哥湾暖流
第二十章北纬47°24′,西经17°28′
第二十一章屠宰场
第二十二章摩艇长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十三章尾声
节选
阳光轻易地穿透了水层,直射到海面以下三十英尺的地方,周围的海水通透而清亮,令人惊讶。我在水下的视线范围竟然达到了一百米以外的地方,海水从蔚蓝色次第渐变到深蓝色,最后模糊在一片黑暗之中。这种透明度几乎让我以为围绕着我的是某种密度特别大的空气。我仰望“天空”,看到了平静的海面。我们在细密的沙滩上行走,这里甚至连潮水的痕迹都没有,宛如一块平整美丽的地毯。不知道你们是否相信,我在三十英尺深的水下能同在白日的陆地上一般将周围看得清清楚楚。 尽管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海底的沙滩就如同一面反光镜一样,用阳光的反射将海底照得亮堂堂的!我们在沙滩上行走了一刻钟左右,这上面铺着一层几乎无法分辨的细碎的贝壳粉末。“鹦鹉螺”号梭形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当中。但它的探照灯如同划破黑夜的灯塔一般,为我们指引着回去的道路。一个人即使在陆上见过这种强烈的光线,也无法想象它在海底的光亮。我们走在这漫无边际的沙滩之上,破水而行,没有一丝痕迹,唯一的足迹也在水压下很快消失。远处有些东西若隐若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但我已经看清楚了它们的轮廓。那是一列覆盖着植形动物的礁石,我被前这美丽的景致深深地吸引了。上午十点钟的阳光在海水的折射下,像通过棱镜片一样被分解了。那些水中的花朵、花蕾、礁石、贝壳和珊瑚类的生物,一接触到这种分解后的光线就反射出一层七色的光边,反射出阳光真正的颜色。所有这些颜色都斑斓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只缤纷的万花筒,如同最高明的画家那调色盘里的色彩!这是怎样的一种美景啊!我怎么才能告诉康塞尔我心中所想呢!我又如何才能学会摩艇长和他的同伴之间的交流手势呢!为了让我激动的情绪得以抒发,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同自己说起话来。 我在头盔里大声地自言自语,消耗了比正常情况要多的空气。康塞尔跟我一样,都为前的景色停下了脚步。虽然听不见,但我知道他一定不停地在给这些生物分类。大量的珊瑚虫和棘皮类动物遍布在沙滩上。种类繁多的柳珊瑚;俗称白珊瑚的无瑕的复珊瑚;像蘑菇一样耸起的珊瑚;依靠吸盘固定的海葵;用自己天蓝色的触手围成领子的水母;点缀在沙滩上的海星;有着叶脉一样纹路的毛头星,那精美的轮廓就像出自水中女神的刺绣花边一样,这些美丽的花边因为我们的经过而起伏不定。这些数不清的散布在地上的软体动物,都可以被做成一流的标本,我实在不忍心将它们踩在脚底。里面有同心扇贝、槌贝;有水叶甲,那是一种可以蹦蹦跳跳的贝壳类动物;有马蹄螺和细冠螺、被叫作天使翅膀的风螺、叶纹螺,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里的许多其他生物。然而,我们必须向前走去。 在路上,我看到成群的僧帽水母在我们上方游动,它们天青石色的触角就那样在后面拖着;我还看到水母遮住了阳光,它们的伞膜有的是乳白色,有的是淡红色,而且都生着天蓝色的花边。还有那些生活在暗处的浮游生物,将我们经过的路上都洒满了磷光!在这四分之一海里的路程内,除了摩艇长向我招手叫我跟上以外,我都目不转睛地欣赏着这些海底的美景。走了一会儿,海底的景象发生了转变,首先变化的是我们脚下的沙滩,现在我们不再踩在细腻绵软的沙滩上,而是站在黏稠的淤泥地上了。这种淤泥被美国人称为“软泥”,是由含硅和含钙的贝壳分解而成。接着我们经过了一片海藻地,这是由未被海水冲走的海藻组成的。我们脚下踩着柔软茂盛的海藻叶,头上也漂浮着各种各样的海藻,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兴旺的海藻家族中,为人所知的就有两千多种,各式的海藻共同构成了这海底的一片绿荫。长长的墨角藻从我们头顶漂过,有的呈球形,有的做管状。还有一些凹顶藻、带有叶子的苔藓和一些酷扇状仙人掌的掌状蔷薇藻。我发现离海面越近的植物颜色越浅。绿色的植物一般都长在海面附近,海水中层则大多是红色植物,而海底花园里的植物则基本全是黑色和棕色了。海藻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也是自然界的奇迹。因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和最小的植物都是海藻。 人们既找到过超过五百米长的墨角藻,同时也发现过能在五平方毫米的海水里繁殖四万株的海藻类植物。我们已经离开“鹦鹉螺”号约一个半小时,我看到阳光直射进海里时就知道天将近正午了。随着我们的走动,那些奇异的能反射阳光的花朵渐渐消失了,我们头顶上的那些祖母绿和宝石蓝的绿荫也逐渐模糊了。我们的步伐整齐一致,甚至产生了一些共鸣,在海底传播开来。这是在陆地上所不能体会的,因为水是比空气更快的传播媒介,其速度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四倍。此时的我们处于一百米深的海底,因此要承受十个大气压。不过,由于我们穿着设计精良的潜水服,所以并没有感觉到太大不适。只有手指有些不方便弯曲,但不久我就适应了。按理说,穿上如此笨重的衣服行走了两个小时早该感到疲倦了,然而在水的推动下,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感觉,走得也十分轻松。到大概深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时,海底逐渐开始陡峭起来,光线也逐渐变暗了。 虽然还能看到光线,但已经很微弱,并削弱成浅红色的微弱光线,好日暮交替时天边的霞光。不过,路还是可以看见的,尚且无须用探照灯。这时,摩艇长停了下来。等我们到达他的跟前时,他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团团黑乎乎的东西让我们看。“想必那就是克雷斯波岛森林了。”我在心里如此想着。我想得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