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宫承波主编
页数:201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43771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目前市场上关于创新思维原理的书籍比较多,但是基本没有适合作为媒体创意专业教材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理论性过强,较多停留在原理的“介绍”上,但对如何加以应用提及的很少;有的书直接从国外翻译过来,没有考虑东方人的思维特征以及语言文字的使用习惯;有的白话很多,不适合作为正规的教材。而目前市场上已有书籍还有一个共同弱点便是时代特色不够鲜明,缺乏与“媒体创意”的结合。本教材将尽量结合传媒业界的实战案例进行写作,可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也可以是一个适合教师们使用的版本。 目前各大传媒相关院校都逐步意识到了创新思维之于传媒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院校将本门课程列为学校的平台课,我们有理由相信该书的广阔市场前景。
作者简介
宫承波( 1966 -). 男,山东大学文学(文 艺学)博士,中央民族 大学法学(民族学)博 士后。长期致力于传媒 理论、媒体创意及文化 创意产业方面的教学与 研究。现为中国传媒大 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 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任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专业委员会主任、媒体 创意研究中心主任;被推举为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 播学会会长、全国传播学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 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等,并被遴选为国家社科基金 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评议 专家、中央电视台栏目评议专家、北京市新闻出版 广电局影视剧审查专家等。 有专著、合著十余部,主编教材十余部,发表 论文百余篇。其中,《传播学纲要》(独著)、《新 媒体概论》(主编)分别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 材奖( 2008,2013);《中国动画史》(主编)、《春 晚三十年》(主编)、《新媒体失范与规制论》(合 著)别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著作一、 二、三等奖( 2015, 2013, 2011),《中国人审 美心理研究》(合著)先后获山东省文化厅、山东 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2003);论文《中 国第一座对农广播电台考》(独立作者)、《新媒 体文化精神论析》(独立作者)、《基于互联网“关 联”属性的网络文化建设路径探析》(第一作者) 先后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论文一、 二等奖( 2006,2012,2014),《“以美育代宗教” 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独立作者)获中 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1)。此外, 还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 1993). 山东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 1993,1996),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 等奖1次( 2012)。
宫承波( 1966 -). 男,山东大学文学(文 艺学)博士,中央民族 大学法学(民族学)博 士后。长期致力于传媒 理论、媒体创意及文化 创意产业方面的教学与 研究。现为中国传媒大 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 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任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专业委员会主任、媒体 创意研究中心主任;被推举为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 播学会会长、全国传播学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 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等,并被遴选为国家社科基金 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评议 专家、中央电视台栏目评议专家、北京市新闻出版 广电局影视剧审查专家等。 有专著、合著十余部,主编教材十余部,发表 论文百余篇。其中,《传播学纲要》(独著)、《新 媒体概论》(主编)分别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 材奖( 2008,2013);《中国动画史》(主编)、《春 晚三十年》(主编)、《新媒体失范与规制论》(合 著)别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著作一、 二、三等奖( 2015, 2013, 2011),《中国人审 美心理研究》(合著)先后获山东省文化厅、山东 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2003);论文《中 国第一座对农广播电台考》(独立作者)、《新媒 体文化精神论析》(独立作者)、《基于互联网“关 联”属性的网络文化建设路径探析》(第一作者) 先后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论文一、 二等奖( 2006,2012,2014),《“以美育代宗教” 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独立作者)获中 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1)。此外, 还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 1993). 山东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 1993,1996),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 等奖1次( 2012)。
信息
本书特色
本教材是应媒体创意专业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本书是对第一版进行了重新梳理,更新文中案例,并增补了新的内容,尽可能体现其系统性和实践性,并力求明白晓畅,表达生动,使其更具实用性。
本书运用了心理学、思维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在介绍创新思维方式技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该书从思维谈起,对创新思维的特征、如何克服创新思维阻力及创新思维的形式和技法都作了详细的阐释。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特意增加了创新思维在个体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章节。在案例的选择方面,全书各章都偏向选择和传媒业界联系比较紧密的实战案例,以满足本书作为媒体创意专业课程教材的需要。
其次本教材充分糅合了东西方学者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创新思维研究上的一些重要成果,力争通过本教材,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相关原理并能在实际中较好地加以应用。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思维及其特征
第二节 思维的生理机制与思维过程
第三节 思维类型
第四节 思维方法
理论篇
第一章 创新思维概说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含义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特征
第四节 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
第五节 创新思维的意义
第六节 创新技法
第二章 创新思维的本质
第一节 思维定式概说
第二节 突破思维定式
第三章 创新思维的实现方法
第一节 设问法
第二节 列举法
第三节 组合法
第四节 联想法
第五节 智力激励法
第六节 资料利用法
实训篇
第一章 发散思维训练
第一节 发散思维的内涵
第二节 发散思维训练
第二章 聚合思维训练
第一节 聚合思维的内涵
第二节 聚合思维训练
第三章 逆向思维训练
第一节 逆向思维的内涵
第二节 逆向思维训练
第四章 横向思维训练
第一节 横向思维的内涵
第二节 横向思维训练
第五章 意象思维训练
第一节 意象思维的内涵
第二节 意象思维训练
第六章 联想与想象
第一节 联想思维
第二节 想象思维
第三节 联想与想象训练
第七章 直觉与灵感
第一节 直觉思维
第二节 灵感思维
第三节 直觉与灵感训练
第八章 推理与论证
第一节 推理
第二节 论证
第三节 推理与论证训练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