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国强
页数:248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5005888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投资就是投资主体为了获得预期不确定的收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的行为①。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任何个人或团体从事投资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西方经济学以投资主体为研究对象,把投资分为政府投资(Government Investment)和私人投资(PrivateInvestment)。而民间投资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壮大的民间投资主体为了预期收益而将现有生产要素转化为资本的经济行为,它与西方经济学定义的私人投资含义相近,但又有不同。在我国,对民间投资大致有三种不同口径的界定。本书取中间口径,把民间投资范围界定为非国有经济与非外商经济投资的总和,包括集体、联营、个体、私营、非国有股份制五种经济类型的投资主体。并且,在本书中,作者主要研究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民间投资主体进行的实物资本投资,对其所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金融资本投资不进行专门的研究,只是在涉及民间投资主体自身素质提高及其融资内容时提及。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比较系统地梳理了西方经济学关于私人投资的论述,为研究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民间投资发展策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铺垫和指导。本著作的主要优点有:首先,作者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上考察民间投资主体的经济行为;其次,作者分析了“扶优扶强”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片面性;再次,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家族管理体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中国民间投资企业的理性选择,针对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家族企业管理的渐进式改进方案,政府应在各方面保护其存在和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本书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基本结论、创新观点及有待深化的问题
第二章 民间投资的理论渊源与研究评述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第二节 发达国家关于私人投资的研究
第三节 我国有关民间投资的理论研究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取得的成就与功能发现
第三节 我国民间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制约我国民间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我国典型地区民间投资的发展
第一节 浙江省温州市的民间投资
第二节 广东省东莞市的民间投资
第三节 湖北省荆门市的民间投资
第四节 台湾的民间投资
本章总结
附录台湾××大学中小企业育成中心合约书
第五章 典型发达国家民间投资发展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节 美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三节 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扩大我国民间投资的措施
第一节 完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产权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改进与民间投资的扩大
第三节 建立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体系
第四节 其他政策与服务环境的改善
第五节 民间投资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本章总结
附录一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附录二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参考文献
节选
现代企业的代表形式是现代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从产生起就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基本特征。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股份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虽然有一定的分离,但是并没有从制度上阻止所有者参与公司的经营,反而为其提供了参与经营的机制。例如,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上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可以凭借股权进入董事会或经理会,直接掌握经营权或成为经营者,这实际上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统一。现代股份公司,由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分支机构增加,其产权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表现为股东增加、特别是法人股东增加,使企业的狭义所有权可以进一步细分,建立了企业的监督、制约机制;其次,由于股东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对董事和经理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非股东担任董事、经理,并且职业化成为普遍的发展趋势;再次,通过对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分离和再分离,对公司的内部权利结构进行了安排,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对民间投资来说,产权理论告诉我们,应该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权利和人身安全,政府部门应摒弃对国民经济中一般投资行为的不正当干预,增加企业、个人的投资预期,达到扩大投资的目的。2004年,在国务院颁布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中,对投资项目审批范围的收缩,说明了我国政府正在逐渐运用产权理论指导投资领域的政府管理行为。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民间投资主体如何运用好自己的权利,为个人创造财富的同时为国家做出贡献。 新制度学派是在产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有人将其与产权学派统称为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就明确指出,国家的存在虽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是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诺思认为:国家和政府两个目标,一个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另一个是降低交易成本,使全社会产出最大化,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但是,这两个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在使统治者和其集团的租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难以解决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不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P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