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空间经济:城市及城市体系模型:兼论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

封面

作者:黄燕萍著

页数:10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8025798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建立了一个包含空间因素的城市体系一般均衡模型,并将理论模型的政策含义与我国当前二元结构下的城市化问题结合起来,为我国农村地区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利用理论模型推导出的市场潜能曲线和均衡城市效用曲线,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分析并且得出结论:在市场自组织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加,旧城市终将过大,新城市必然诞生太迟,因此为了避免城市过大,政府对新城市的规划和支持是必要的。在赋予就地就近城市化理论依据之后,本书接着分析了中国在二元结构下农村地区就地就近城市化的现实意义和条件。然后描述和讨论中国四个农村地区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成功案例,总结其经验和启示,继而为我国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推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黄燕萍 女,1984年生,浙江台州人。2012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助理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和两岸经贸关系,已在《经济研究》、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各类项目近20项。

本书特色

本书建立了一个包含空间因素的城市体系一般均衡模型,并将理论模型的政策含义与我国当前二元结构下的城市化问题结合起来,为我国农村地区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利用理论模型推导出的市场潜能曲线和均衡城市效用曲线,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分析并且得出结论:在市场自组织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加,旧城市终将过大,新城市必然诞生太迟,因此为了避免城市过大,政府对新城市的规划和支持是必要的。在赋予就地就近城市化理论依据之后,本书接着分析了中国在二元结构下农村地区就地就近城市化的现实意义和条件。然后描述和讨论中国四个农村地区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成功案例,总结其经验和启示,继而为我国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推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二节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一节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三节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城市体系一般均衡模型的建立第一节模型的前提假定第二节消费者效用函数的设定第三节两部门生产函数的设定第四节市场均衡条件第五节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第六节小结第四章城市体系一般均衡模型的拓展分析第一节内生变量的解析解第二节比较静态分析第三节最优城市规模探讨第四节自给自足经济社会的产生第五节小结第五章城市体系一般均衡模型的实际应用第一节就地就近城市化的理论依据第二节中国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意义与条件第三节中国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案例讨论第四节就地就近城市化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第五节小结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空间经济:城市及城市体系模型:兼论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68267.html